在古代的江湖里晏殊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记一个三国人物的故事让我们追溯那段历史仿佛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他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被授予进士出身。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在朝堂上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他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被授予秘书省正事,并留在秘阁读书深造。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服丧,但不久被召回任职。在太清官祭祀时编修宝训,为太常礼院同判。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但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

随后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一年后迁户部员外郎,再转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在翰林学士位置上的他,每次向皇上提出建议,都会先将自己的意见写下,然后连同皇上的询问内容一起呈给皇上,这样的谨慎严密让皇上对他印象深刻。

乾兴元年(1022),仁宗继位,由于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而晏殊则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最终成功稳定了朝局,并因而升迁多个官职,其中包括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以及礼部侍郎知审官院等职务。

天圣五年(1027),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遭御史弹劾,加之怒打侍从门牙,被贬知宣州。他在此期间极力支持教育,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使其成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也推动了改革教学内容,更主张州县立学,这些都成为了有名的事迹,如“庆历兴学”。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为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但第二年因谏阻刘太后的私闯禁苑被贬知亳州、陈州。而五年的时间后,因提倡增强边防而被召复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再度担任三司使时期,对西夏军事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四项方案,从而挽救了宋军失利的情况,并平定西夏侵扰边疆的事端。

晚年的他,以枢密使加平章事位列宰相,其影响力达到顶峰,在文治方面也有显著贡献,如提倡教育和文化建设,有许多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如词作《浣溪沙》、《蝶恋花》、《撼庭秋》等广为传颂,其作品体现出一种理性的抒情风格,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