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的记述中,我们常常只关注两本书:陈寿先生所著的《三国志》,以及罗贯中先生创作的《三国演义》。前者是一部严谨的历史学著作,作者通过综合多方资料和权威记述,客观地描述了每一个事件和人物;而后者则是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它将史实与艺术手法巧妙融合,以个人情感取代事实。
比如在陈寿笔下的曹操,他是一个中立的人物形象,无论如何都给人以一种完美无瑕、智勇双全的大英雄形象。而到了罗贯中的笔下,曹操就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大坏蛋。在小说世界里,要有正邪分明,就必须让曹操成为反派,以此来突出刘备忠心耿耿对汉朝的忠诚。这种写法就像现代电影一样,将人物刻板化,没有丝毫变数。
然而,在描绘董卓这个人的时候,与真实历史相比,《三国演义》并没有太大的偏差。董卓确实在历史上是一个残暴的人,但罗贯中至少将他的恶行放大了一倍。他不是一个只会使坏的人,而是一个能笼络人心、结交朋友,并且豪爽善良的人物。他还能够团结少数民族,不搞大汉族主义,还经常去羌族那里串门,加深感情。羌族人对他的豪爽印象深刻,每次他到来时,他们都会盛情款待。而当羌族兄弟们回访时,董卓也不会吝啬,从杀猪宰羊开始,让大家尽情享受。
羌族伙伴们对董卓如此豪爽表示极高敬佩,并且几天后送上了惊喜——带着牛羊赶到董卓家。这次初出茅庐后的战功被朝廷赏赐很多宝贵之物,董卓二话不说,把所有东西都分给了自己的小伙伴儿,让他们分享胜利果实。从这点看出来,他并非愣头青。
黄巾起义爆发时,当皇帝面临危机需要救援时,虽然他没有完成任务却因功劳被提拔为河东太守和中郎将。但遭遇降职处分后,他没有气馁,而是在返回老家后,对队伍进行整顿总结经验教训,使士兵苦练战斗技能。终究没白忙,一场陇西平叛之后,只有他成功归来而众军皆败,这显示了他治军严格得到回报。
最后,当汉灵帝去世、汉少帝继位的时候,由于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国家陷入混乱之际,是个关键时刻。当野心家蠢蠢欲动时,宦官发动政变劫持皇帝,那个时候,只有董卓带领军队赶到解救出了汉少帝,将其安全送回宫内。如果没有他的介入,说不定那个年轻的皇帝命运难料,可以说,这一举措是由他所立的一座伟大纪念碑。
标签: 历史人物介绍卡 、 有关历史任人物的作文 、 烈士的名字和事迹 、 历史人物故事简介真实人物 、 世界十大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