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哪一场

中国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南宋军民为阻击金军进攻,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进行的城邑守卫战。

绍兴九年,宋、金达成以黄河为界的和议。次年五月,金熙宗和都元帅完颜宗弼,以收回河南、陕西之地为借口,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出山东、陕西及汴(宋东京,今开封)、洛(今洛阳)两京,大举攻宋。宗弼亲率主力10余万,夺取东京后,挥师南下。

南宋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锜北上赴任,五月十五行至顺昌,闻金军前锋已进至陈州(今河南淮阳),距顺昌约300里。顺昌地处淮北颍水下游,为金军南下必经之地。刘锜为屏蔽江淮,决定以所率“八字军”等约两万人与知府陈规共同坚守顺昌。战前,刘锜凿沉船只,激励将士决心守城;广派斥候察明金军动向;发动民众环城修筑土围,用以护城屯兵;同时加固城池,增设障碍,准备迎战金军。

二十五日,金军游骑进抵顺昌城郊,刘锜设伏擒获金军千户两人,得知金将韩常和翟将军部屯驻距城30里的白龙涡。刘锜乘其不备,派兵千余人夜袭其营,斩获甚众。

二十九日,金军三路都统和韩、翟两军3万余众,渡颍水迫近城下。刘锜使用疑兵计,大开城门,金军不知虚实,不敢冒进。刘锜乘其犹豫之际,以强弓劲弩齐射,继以步兵持长枪、大斧猛冲。金军不支,向颍水溃退,多落水中溺死。六月初二,金军移驻城东拐李村,刘锜利用金军骑兵不善夜战的弱点,派骁将阎充率锐卒500夜袭金营,大败金军。

宗弼得悉前锋军连遭重创,亲率精兵10余万由东京驰援,进抵颍水北岸,人马蔽野。刘锜部将中有人恐寡不敌众,建议退守江南。

刘锜召集诸将晓以利害,激励将士背城死战。并派曹成等二人去金营行间,诡称刘锜是太平边帅之子,只图逸乐,不懂战守。宗弼信以为真,将攻城的鹅车、炮具留下,率龙虎大王、三路都统、韩、翟将军人马,合围顺昌。宗弼见城垣简陋,声言可以用靴尖踢倒,遂遣精骑攻东西两门,自率亲兵4000,往来为援。兵皆铁盔重铠号“铁浮图”。

时值盛夏,金军不惯炎热。早晨天气凉爽,金军猛攻,刘锜坚守不战;午后天气酷热,金兵力疲气衰,刘锜派数百人出西门佯攻,继以5000精兵潜出南门,攻击金军侧翼,大败金军(一说刘锜还在颍水上游及草中置毒,金军人马食水草后致病)。宗弼不甘失败,移驻城西,企图久围顺昌。时连日大雨,刘锜又频频派兵夜袭,十二日,宗弼乃率部退回东京,顺昌围解。

此战,刘锜以顺昌城为防御要点,利用金军不惯炎热、不习夜战的弱点,以攻为守,以长击短,重创金军主力,粉碎了金军的进攻,成为南宋抗金战争中,以少胜多、以步制骑的著名战例。

背景

1127年,金朝统治者灭亡北宋后,不断发兵向江南侵扰,宋统治者一味逃跑,不敢抵抗,但黄河两岸的广大爱民在抗战派将领的率领下以各种形式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南宋抗金战争到建炎四年(1130年)时,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南宋的变化,金军的精锐部队接连受挫,战斗力大大削弱。绍兴五年(1135年),金军与伪齐联合攻宋遭到失败,更加暴露了金军的虚弱情况。

但尽管如此,宋高宗仍一心一意与奸臣秦桧合谋,不断派使臣向金求和。金国统治者为达到不战而使南宋屈服的目的,同时,给金军一个休整的机会,绍兴九年正月,与南宋签订了一个和约。根据这一和约,宋方须割地、赔款,对金称臣。

当南末统治者庆贺和约成立、大肆封官进爵之时,金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作好了战争准备,遂撕毁约,于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兵分四路,再次发动南侵战争,战线从东部的淮水下游一直延伸到西部的陕西。

南宋统治者对金军进攻毫无戒备,河南、陕西的地方官大都是原先的伪齐官吏,这时纷纷降金,因此金军进攻初期气势汹汹。但不久即遭到岳飞、刘锜、韩世忠、吴璘等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从而遏止了金军的进攻气势。其中以刘锜指挥的顺昌保卫战最为突出。

影响

顺昌大捷沉重打击了金军主力部队,因而对宋军抗金的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策应了宋军在东、西两翼及西京地区的作战,从而全线抑制了金军的攻势,为南宋军民大举金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当顺昌之战激烈进行时,进攻陕西、京西、淮东的金军也分别为宋将吴璘、岳飞、韩世忠所败,金军再次发起的全面进攻又以失败而告终。刘锜因此战功,被宋高宗授予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侯、知顺昌府、沿淮制置使等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