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钟山风景区,游客们最喜欢的文创产品之一,就是一系列“萌萌哒”朱元璋马皇后玩偶。这些玩偶的造型,让人印象深刻——高颧骨、粗眉毛、大耳朵,以及下巴比上颚长出几分,这些特点让朱元璋的脸上还长有不少麻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皇帝,朱元璋不仅因其寒微的出身和成功创业奋斗史而闻名,还因为他独特的外貌,这也是一个历史未解之谜。
流传至今的朱元璋画像,有十几种,不同版本展现了他的美丑两个极端,但程度各异。那么哪个更接近历史事实呢?我们可以从民间故事开始探索:据说当朱元璋称帝后,他曾召集多位丹青高手来画自己的画像。第一个画师将像画得非常逼真,与真人无异,使得朱元璋大怒,将他斩杀。在第二次尝试中,另一个画师却故意将朱元璋描绘成花样美男,其相貌堂堂,但这也引起了皇帝的一番讨伐。而第三次尝试,则由心细揣摩、写实描摹面部轮廓并模糊处理其他部分,最终以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气度为准。这等于是今天的话语中的PS加美图秀秀吧!结果这幅画像终于得到皇帝的认可,并因此获保命并获得赏赐。
然而,在回家后,这位画师偷偷再次绘制了真正面容较丑的一张肖像,这便是流传下来比较丑陋的形象。此传说虽然立场鲜明且逻辑合理,但毕竟是民间故事,我们还是需要结合史籍及史实进行综合分析。
《太祖实录》记载:“及上(朱元璋)稍长,姿貌雄杰,志意廓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当时被误认为奸细捉住时,“(郭)子兴遣人追至,看见上状貌奇伟,不寻常的人,因问所以来,全告之故。”郭子兴喜悦,便留置左右,并命长九夫常与谋事。此外,《明史》也有类似描述:“比长,对于姿貌雄杰,大颧骨贯顶。”
清朝官修《明史》的记载更加详尽:“比长,对于姿貌雄杰,大颧骨贯顶。”“子兴奇其状貌,以为亲兵。”吴晗《朱元 Scarlett 传》则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发挥:所谓“姿貌雄杰”,即躯干魁伟下巴比上颚长度多一寸,大耳朵、高颧骨;所谓“奇骨贯顶”,指脑盖隆起如小山丘,加粗黑眉毛、大而发亮眼睛,让人感觉威严与沉着。
从不同的文献记录看,可以推断出,如果真的有过于夸张或丑陋的地方,那么这样的描述应该会被提及,而不是回避或淡化。但实际情况中,只有一些含糊形容个头气质,没有具体说明。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缺点,那么就只能用一些简单语言来形容他的外表。而对于郭子兴最初见到并留作亲兵的事迹,也暗示着他在某种程度上的英俊或魁梧体型才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和尊重。
综以上所述信息,可知朱 元 璋 的 相 貌 实 际 也 就 是 所 谓 “ 奇 骨 贯 顶 ” 而 不 至 于 丑 到 那 边 程 度。如果图片上的猪腰子脸布满麻子的版本存在,那么它显然是在民间口碑或者艺术加工中产生的情境,而非官方正史记载。这背后的原因可能与他的施政措施有关,如打击富户、屡兴大狱等刚猛治国政策,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他的评价和形象塑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