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辽的古试场官身断背考生心碎

在中国,考试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考生们挤破了脑袋够那一袭橄榄枝,为此作弊的自然也不在少数。那么,古代对于考试作弊是如何处理的?

作弊,惩罚严重

甚至被腰斩、杖毙

古试作弊的不少,惩罚也确实严重。

明朝有一种专门的太监,叫随堂秉笔,就是抄抄写写的记录员。崇祯十二年夏,司礼监负责人叫李承芳,他手下有个叫顾三聘的想考随堂秉笔。千不该万不该,顾三聘找到一位叫王建鼎的了一篇作文作为考试答题交了上去。结果被人告发,这下子,只好上报。

得知情况的崇祯皇帝二话没说下了指令:顾三聘杖毙,王建鼎发往南海子,一辈子别想在宫里混了。

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也栽在作弊上。在弘治年间,他考取了顺天府解元,但次年和江南著名富二代徐经一起进京会试。他因为老师梁储推荐投奔到了考官程敏政,并且由于才华横溢,被预测将成为本科状元。但当两个人同时答对偏题时,有人告发程敏政有意帮他,所以三个人的名字都上了钦案,由锦衣卫逮捕审问半年多后,因为证据不足,他们才被释放,但程敏政已病死,而唐伯虎和徐经则永久剥夺士子的身份,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最为大家熟悉也最惨烈的是清雍正年间俞鸿图案。在闽中督学负责组织考试时,因家人受贿而泄露考题,被判腰斩。

考场百态、进出搜身,有些崩溃直接

古人的考场称为贡院,在北京就位于现在北京站正对面国际饭店后的位置。一连几天要进行考试,因此需要带着必需品如笔墨纸砚,还要准备吃喝用度。当进入贡院,要经过搜身程序,以防有人携带物品或者暗器。此外,在小隔断内只能打水或上厕所不能出去,有些因压力与紧张而崩溃,或借打水之机直接跳井自尽。

清朝科举中的成都贡院更是如此,不仅进场要搜身,还要出场搜身。据说房上的瓦片都是蜀汉旧物,每块瓦长宽有一尺多旁边还有“臣诸葛亮造”字样,但由于秀才不可空手离开,便有很多学生趁机拿走一些东西,因此出现出场搜身的情景。而到了乾隆三十年,将所有“诸葛瓦”拆掉并送往北京,这些古老瓦片最后流落何处不得而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