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保家卫国英雄人物历史上的反复强调之人

在丹麦,这个深受欧洲本质主义精神影响的国家,历史上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文化名人。以下几位人物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记。

索伦·克尔凯郭夫(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丹麦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对存在主义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著作如《或者此或者彼》(1843年)、《害怕与发抖》(1843年)、《畏惧观点》(1844年)和《非迷信的最初附行》(1846年)等,对后世有着重要启示。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是丹麦著名的小说家,以其创新的叙事技巧和对人民生活细节的精确描绘而闻名。他的小说作品早已被翻译到中国,《新青年》杂志1919年的第一期就刊登了周做人的译文。此外,国民文教出版社多次出版叶君健学生的翻译版本。

伊莎贝拉·邦森(Isak Dinesen),原名卡琳·布利克森(Karin Blixen),1885年4月17日出生于西兰岛的一个贵族家庭。她以其小说集《七个奇妙故事》和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而闻名。这两部作品虽然在她故乡没有受到广泛欢迎,但却在其他国家赢得了一致好评。在二战期间,她用笔名Poul Arnesen发表讽刺法西斯侵略者的短篇小说,并且继续创作直至战争结束,其后还出版了更多作品,如《初恋故事》、《运气轶事》以及最后一部作品《草坪上的影子》。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是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本子核物理学开创者。他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以其关于原子结构及量子力学理论方面的贡献闻名于世。玻尔不仅是在科学领域内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也因他对于中国文化的情感之深而被人们铭记,他曾访问并在中国多所大学进行讲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