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反复绘声绘影

在这片宁静的北欧国家里,丹麦不仅是本质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之一。它以完美的社会福利体系著称,经济繁荣,贫富差距小,人民享受着极高的生活品质。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众多历史人物,上述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名人。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是丹麦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或者此或者彼》(1843年)、《害怕与发抖》(1843年)、《畏惧观点》(1844年)、《非迷信者的最初附行》(1846年)、《致逝去的痼疾》(1849年)。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是一位杰出的童话作者。他使用平易近间故事中的常见词汇和布局情节,使得他的作品早已被中国人所熟知,《新青年》1919年的第1卷刊登了周瘦鹏翻译的小说《卖水柴的小女孩》。1955、1958、1978年,国民文教出版社出版了叶君健学生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

伊莎贝拉·迪内森(Isak Dinesen),原名卡琳·布利克斯顿(Karin Blixen),1885年4月17日出生于西兰岛的一个贵族家庭。她1934年的短篇小说集《七个奇妙故事》,虽然在丹麦未获盛誉,但在海外却成为流行书籍。此后,她继续写下自传体小说,如1947年的《初次经历》、《运气轶事》(1958)以及1960年的最后一部作品《草坪上的影子》。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 1882-1962)是一位著名物理学家,被认为是量子力学和核物理领域开创的人物。他1905年的论文取得金牌奖章,并于1911获得哥本哈根大学教授职位。在那里,他开始研究金属电子活动,并与卢瑟福合作进行实验。1913,他提出了著名的事实理论,这一理论后来对理解各种谱线产生重大影响。他因对原子模型和基本粒子的研究而获得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此外,他对于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情感,以太极图案作为他徽章的一部分。而1937岁春天,他前往中国,在前中心研讨院、浙江大学等机构进行关于原子核结构报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