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乃斌的一岁生日那天,陶艳波的世界突然变得寂静无声。儿子的耳膜出血,导致听说功能全失,这一打击让陶艳波和她的家人难以承受。而那些医生的结论,只能让他们感到更加绝望。
然而,在面对困境时,陶艳波并没有放弃。她知道,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儿子希望和爱,所以她做出了一个坚定而勇敢的决定:从老家的黑龙江到北京,她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陶艳波不怕辛苦,因为她相信,只要有爱,就有可能克服一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乃斌逐渐学会了用唇语交流,他也能够理解一些文字。这份进步虽然缓慢,但对于他来说却是前进的一大步。为了支持儿子的教育成长,陶艳波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辞职陪伴孩子一起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他们一起经历了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尽管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将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陶艳波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她知道,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听力正常还是失聪,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关注和机会。在这十六年的陪读过程中,她成了杨乃斌最忠实的心灵伙伴,是他的同桌,是他的耳朵,让他听到这个世界的轻盈,也感受到无声的情感。
2015年2月27日,那一天,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特别意义重大的日子。当“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宣布陶 艾然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时,全体观众纷纷起立,为这位伟大的母亲致敬。那一刻,她代表着所有付出与努力未被公认,却依然坚守至终的人们。而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每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不要放弃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