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北魏第六位皇帝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故事

在南北朝时期,拓跋宏以鲜卑族身份登基成为北魏的第六位皇帝。他的中文名是拓跋弘,出生于公元454年,在阴山北部,他的母亲李贵人后来被追封为元皇后。他继承了父亲文成帝拓跋濬聪明睿智、机敏颖悟的特质,并且有着济救百姓和仁孝纯至的志向。

他在太安二年(456年)二月被立为皇太子。在465年的五月十一日,文成帝去世,五月十二日,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他尊奉嫡母皇后冯氏(冯太后)为皇太后,并任命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以东安王刘尼为司徒。

然而,由于乙浑篡权并掌握军队指挥权,他开始排斥异己,大肆杀戮朝廷官员。面对这种局势,小小的献文帝无能為力,只好依靠冯太后的庇护。在天安元年(466年),冯太后诏命元丕等人率军包围并杀死了乙浑。此时局势稳定下来,冯太下诏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

随着时间推移,当献文帝打算禅让 throne 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时,却遭到了群臣反对,最终作罢。在471年的八月,他下诏传位于自己的儿子拓跋宏,并让自己亲自处理朝政,被尊称为“ 太上皇”。

最终,在472年的二月和474年的六月,他两次率兵击退柔然人的侵扰,并提倡法律治国,使得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然而,在476年的七月20日,即辛未日,献文帝突然驾崩于永安殿,不满二十三岁。这段历史也就这样结束了,而他的陵墓云中金陵至今仍是历史的一部分。

此外,每当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不仅会回忆起屈原这位悲剧性的爱国诗人,还会想象一个古老而又充满变迁的大帝国——北魏,以及它的一位君主——献文帝,他们共同见证着中国古代政治风云变幻,也见证着中华民族精神不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