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的告白一段永恒的爱情短信

在我心中,项羽一直是一个聪明却又浮躁的英雄。他的故事,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我对他充满同情,另一方面也让人无法忘怀他的残暴。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也有聪明而浮躁的倾向吧?或许,我在读鲁迅先生的课文时,就已经莫名其妙地认定这一句是描绘项羽的。

项羽最后学的是兵法,可惜他虽然认为这是“万人敌”的本事,却也是略知其意,便不肯下功夫了。这让我常常想,他自二十四岁随项梁起兵,直至垓下之亡,一生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对兵法只略知其意的人,竟能有这样的战术修为?

老天对项羽确实眷顾得很好。他先天就拥有优秀基因,再加上后天努力,无疑是一位受众神青睐的人物。不过,他似乎总是在寻找更多运气和福气,而不是珍惜手头已有的东西。在乌江之前说“天亡我也”之时,我相信老天爷一定在天上翘嘴巴。

有人说项羽是中国的战神,或许,他真是一尊战神吧?但同时,他也有一种不可一世、屠城必然的心性,这让人既敬佩又感到恐惧。我想,这可能就是历史人物最复杂的地方,他们既能引发我们深深敬仰,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震撼和反思。

从这矛盾中,我们可以尝试找到什么呢?再读史迁的《项羽本纪》,就会发现,项羽之屠城,大多都是攻城数日后所做。于是我有理由认为,在项羽的心中,只怕只有楚、鲁二国的人民才是人民,而各国百姓,只怕他没有当成自己的子民。而他又爱兵如子,那些死去的是自己的兄弟们,是不是更难以忍受?

这里不得不提两个例外。巨鹿之战后坑降二十万秦卒,这件事是长平的大报应。这与屠城不同,因为降卒毕竟不是平民,而二十万降卒,是一个极大的危险因素。这件事其实項籍做得非常果断,因为降兵中谣言四出,其危险度已极大增加。此举虽显残暴,但实际上是一劳永逸的手段,为秦国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利益。

这种冷血评论或许会触犯很多人,但作为君主,有时候信义会使你陷入绝境,与仁德相比,有时候冷酷无情才更重要。而刘备则是个恭敬爱人的君主,即便面对曹操南下的威胁也不曾抛弃跟随者,以十数万百姓缓缓北行。那份勇气与牺牲,让我对于他的仁德产生了新的理解。但即便如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走上了孤独的一条道路。

所以,在看待这些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认识他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还要看到那些阴暗角落,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封下的秘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以及那个时代,他们所处的地位和命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