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和的故事典故

戴胄:权威的故事典故

戴胄,隋末唐初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法理学者,以其坚贞、才干和清廉著称。他的生平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他在隋朝末年及唐朝初年的仕途历程,二是他在唐太宗时期担任宰相期间的贡献。

戴胄早年初仕于隋朝,被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赏识。他曾多次进谏王世充,不顾后者的怒气,直言忠告。在王世充篡位后,戴胄被贬官,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行。

621年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时,将戴胄俘获,并任命为士曹参军。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后,便重用了戴胄。627年,他被拜为大理少卿,再次升迁至尚书左丞,这一职务期间,他以决断力著称,被誉为开国以来最称职的尚书左丞。

628年,由于正仓拨粮赈灾无法解决水旱灾害问题,戴胄建议效仿隋朝设立义仓,让官员百姓缴纳粮食备荒,此计得到了太宗的采纳,并让他与魏征共同检点朝政。

629年,他升任民部尚书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当时杜如晦病逝,他代理吏部尚书并仍旧担任民部尚書等职。他虽然有才干,却不通经史,因此受到一些讥讽。但他的奖掖法吏抑制文士,以及对待吏部事务中的严肃态度,都显示了他的治国才能。

630年,被免去吏部尚书职务,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同时进爵武昌郡公。631年,在讨论修复洛阳宫的问题上,他再次提出谨慎考虑国家经济状况和百姓负担的问题,这一次也获得了太宗的大赞许。

633年病逝后,其遗容简陋,因此特命官府设立庙宇祭祀。此外,有几则轶事典故流传下来,其中包括驳斥宰相长孙无忌判决失当的事例,以及面谏皇帝处理伪造资历官员案件的情形,都体现了他的清廉和坚持法律原则的人格魅力。

对于戴 胜 的评价,从来就非常高,如王珪认为“处繁治剧”,刘洎认为“质性平直”,李绛则将其列入辅佐圣德的人物,而刘昫赞道:“刑无僣滥”。朱元璋甚至将其与汉代张释之、于定国以及自己时代其他值得纪念的人物并列,最终流芳千古。而《全唐文》收录了他的两篇奏疏,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文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