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如何巧妙诫使北周末代君主禅让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当时北周仅仅成立了24年,静帝便禅让杨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军事贵族,武帝时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此后杨坚继承父爵,并为上柱国。实际上杨坚在当上大丞相以后就有了篡权的计划,只是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直到静帝继位后,杨坚也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才能逼静帝主动禅让。历史上那些肯放弃皇位的人,应该也没几位是出于真心。

有人问,谁是古来得天下最为容易的君王?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容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觉得汉高祖刘邦四十多岁起兵,依靠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天下,是比较容易的一个;有人认为唐高祖李渊在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的帮助下进驻长安,成为了唐朝的开国之君,也是比较容易的一个。

那么,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总认为大人物往往会有不同常人的地方。据《隋书》记载,Yang Jian“为人龙颔,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这正是所谓的吉人天相。在他的生平中,每一次升迁都如同预示着他命运的一步棋,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着他的非凡能力和不可抗拒的人气指数。他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尊敬,不仅因为他卓越的地位,还因为他恭敬勤勉以及孝顺备至的情谊。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宇文邕去世后,他留下的太子宇文赟即位,而Yang Jian通过自己的女儿与太子结婚,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逐渐稳固。这不仅使他成为朝廷中的红人,而且还使他获得更多掌控政权的手段。当太子病重,无力驾驭局面时,Yang Jian伪造诏书,将自己提升为辅佐新君的大丞相,从而站在北周权力的制高点。大象二年(580年)五月,由于宇文赟病逝,大将军Yuan Jia(原指Yuan Zhen)继续担任摄政,但很快被迫禅让给Yang Jian。

大定元年(581),Yang Jian由随国公变为随王。而当北周静帝无力抵挡压力的时候,他不得不把位置拱手相让给 Yang Jian,使其正式登基称帝,并将“ 随”改名“隋”。从此,一切皆已结束,而一代新的开始悄然展开,那就是隋朝——由曾经的小小随王转身成为伟大的开创者——昙花一现却又深远影响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辉煌。

从外因来看,我们可以看到 Yang Jian 的身份、运气、性格及能力如何共同作用,让这一系列事件顺理成章。但我们不能忽视,即便所有这些条件都具备,没有强烈综合实力的支撑,最终成功称霸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对于 Yang Jian 来说,这些因素似乎都是命中注定的力量,它们汇聚成了最终走向帝国统治宝座的一条路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