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为何儿子李世民的名声更大是不是因为有唐朝平阳公主的加持

关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与其子李世民在建立帝国中的作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李渊的贡献被低估,而李世民的成就则被过分夸大。然而,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准确。事实上,李渊是一个精心谋划、谨慎行事的人。在隋末天下大乱之前,他巧妙地以沉迷酒色来掩饰自己的行动,从而避免了隋炀帝的猜忌。

《新唐书》中提到,李渊是在受到其他人的策划和鼓动后才起兵的,但根据史料分析和考虑到可能存在篡改史书的情况,我们倾向于接受《旧唐书》的记载,即李渊是主动发起起义的。

称帝有其优势,如占据了正义立场,并将都城设在长安,这也是隋炀帝孙子的禅让之举。但同时,也面临着战争时期的问题,即失去了对军队实际控制权。因此,李渊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措施,将儿子们分散于外围,以太子建成压制内政,同时派出元吉和世民各带兵团,以此相互牵制。这一策略虽然初衷良苦,却最终因元吉连战连败导致失衡。

随着时间推移,世民长期征战所得,在人才和武将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源,再加上其人格魅力,使他赢得了众多追随者。而尽管建成在朝廷有所作为,但缺乏前线功绩;元吉则不断失败,最终导致秦王府独霸局面,其手下也聚集了一群人才。

太宗即位后,因皇储建成与齐王元吉的谋反事件发生,最终率领忠臣诛杀二人。此时,有人会质疑是否可以压制住已经崭露头角的大势利刃——秦王府及其首领——但考虑到剩余两个重要继承人的去留,以及帝国未来的发展,大唐开国皇帝最终选择默认这一现状,或许这也是他内心最为痛苦的一刻。

直至晚年,当看到自己儿孙相互争斗,无能为力时,太宗或许也理解到了当年的开国皇帝的心情之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