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唐朝第七位皇帝

唐肃宗简介

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载(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

早年的经历

出生于京都长安东宫之别殿,初名李嗣升。其生母杨知庆出身于弘农杨氏,是关陇地区的名门望族。在他出生的前一年(710年)八月,其父与杨氏成婚前几天,他担心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将他扼杀于母腹之中,但最终没有施行。

成长过程

开元三年(715年)正月,被封为陕王;开元四年(716年)正月,被拜为安西大都护;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并改名绍。

艰难储君

面对宰相 李林甫等人的威胁和斗争,他的心情会有些抑郁,这却是他此后一生生活道路上最为安定的一个时期。这期间,对册立皇太子之事也暂时减少了议论与猜测。玄宗对于在十王宅中成长起来的皇三子李亨的资本颇为知悉,因此对他也没有什么不放心。

风波迭起

韦坚被贬之后,他的弟弟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上疏替他鸣冤叫屈,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还引太子亨作证。但这样一来,却招致玄宗的震怒。为了逃脱自己与韦坚兄弟之间的干系,太子请求玄宗准许他们离婚,以表明“不以亲废法”。玄宗着意对李亨加以慰抚,让他们离婚,并断绝了关系。

政变与即位

当唐朝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即安史之乱爆发时,作为河北道节度使和朔方军总管的大将军郭子仪建议由左监门卫大将军张守珪率领朔方军讨伐叛军,而不是由已经准备好继承权力的右武卫骑士副使常茂先率领诸路援兵南下助战。这导致了随后的政变,最终导致了张守珪被迫自尽,而郭子仪则因功受到重用并成为实际上的国家领导人之一。

755年的秋天,当时正在灵武称帝准备复辟中央政府的地理位置,使得他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当同年的11月19日,在灵武举行了一次大会,与参加大会的人们一起讨论如何恢复中央政府。他通过这次会议得到了一些支持者,并且开始考虑更正式地建立自己的统治机构,从而确立自己作为帝国合法统治者的身份。此刻,一切都指向建立新的中央政府,以及重新占据首都 长安 的计划。而这个计划很快就实现了,因为就在755年的12月15日,那个冬天的一天,在百官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他宣布从灵武到长安移动他的政治中心并开始恢复帝国秩序,从而结束了数十年的动荡局势并确保他的统治巩固下来。

760年代后半叶,由于病痛缠绵,不得不依靠宠臣韩滉等人处理国事。在761或762 年间,由於健康状况恶化,加上宰相权力过大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在762 年5 月16 日去世。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