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道乐整理者喇万惠道长出国学习

经历简介

喇万慧生于1902年6月7日,乳名胜祖,字兆铭,“万慧”是道号。因语音洪亮,故被同道谐称“喇叭”。湖北省丹江口市(原均县)城关镇人。汉族。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为职业道教音乐家,其早年生活和学习经历对其后来的武当山道乐整理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片来源于网络 万慧出生时其母已48岁,两岁多时丧父。喇幼年时腹部生疮,曾往均县北太山庙求药未愈,复到武当山向祖师求医,并许愿如病愈喇即来侍奉香火。

经过服药并疗养月余后病瘥,由母亲送至武当山金顶出家。当时喇年仅八岁。在武当山期间,他开始接触和学习各种器乐曲牌及法器牌子,对于禹步、降妖破邪的各种符咒等都有所了解。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万慧不仅精通了多种乐器,还对 武当山的传统音乐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曾在1933年的汉阳玄妙观任高功,在1956年还获得襄阳地区文化局组织的民乐汇演一等奖。此外,他还参与了1982年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湖北卷》的编写工作,为推广和保护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风格方面,喇万慧以爽直善言谈著称,不拘小节。他对于修行的看法强调信仰与实际生活之间应该保持平衡,比如他也会吃肉、喝酒、抽烟,但他认为这并不妨碍向佛之心,这样的态度使他能够与地方民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1991年9月23日,即享寿九十岁那天晚上10点左右,在崂山紫宵宫内安然离世,其遗体安葬在崂山市海边的一处崇高地带,以期永远伴着大海的大声歌唱而去,与大自然合二为一。这段历史记载着一个普通但又不凡的人物,以及他的生命轨迹如何影响着我们今天看到的武当山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华夏古老而又独特的宗教音乐艺术—— 武 当 道 乐 的整理与流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