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中国学生信息网上的物品分享场景

虞集(1272-1348),元代杰出的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别称邵庵先生。自幼聪颖,他在三岁时就能读书,在四岁时,由母亲杨氏口授《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轼的文章,不仅能够记诵,还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在九岁时,他已经通晓儒家经典的大旨;十四岁时,他师从著名理学家吴澄,对儒学世界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元朝统一全国后,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选府中教书。至大德元年(1297年),他被推荐到大都(今北京市)担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不久,被授予国子助教职位。他以严谨的态度教学,以致声誉日盛,有众多求学者前来向他学习。

仁宗即位后(1312年),虞集历任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等职。他上疏提出关于学校教育的问题,为仁宗所赏识。在延祐六年(1319年),他被提升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和集贤修撰。泰定帝时代,他随泰定帝去上都,用蒙古语和汉语讲解经书,上都官员对其博古通今之才印象深刻。

文宗即位后,即命他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并让他与平章事赵世延共同负责编纂《经世大典》,这是一部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直到文宗及幼君宁宗相继去世,虞集才能告病回归故乡崇仁县。一生中的主要作品包括《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以及诗歌作品,其中他的诗风典雅精切,格律谨严,同时也表达了沉雄老练之气,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被尊称为“元诗四大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