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后人主皆不立后。然文宗崩,既有太子,仇士良等废之而立武宗。武宗崩,既有皇子,诸宦官废之而立宣宗。宣宗崩,遗命立夔王,王宗实等废之而立懿宗。虽当时中人专权,古今所无,亦因椒房虚位。宫闱无主,以至于所谓皇子者,大多数在宫廷中的地位微薄,无宠无威,因此上宫弥留之际,即便是宰辅也隔在外庭,而中人遂得以肆行无忌,不仅违背了诏旨,还私下里擅自册封自己的心腹,而这些行为竟然难以得到禁止。
唐朝的一切历史似乎都可以从玄宗这儿一刀切开,即使包括了关于皇后的册封这一点。在玄宗之后的每一位皇帝,没有一个能够正常册封皇后的例证。这一点就如同张燧所说,那些被后世追赠为“皇后”的女性,其实不过是在他们去世之后才获得这个称号。而那些被尊称为“太后的”,则通常是因为她的儿子登基成为新一任的君主,所以母亲自然而然地也成了太后,这种情况下的母亲们虽然可能会被人们视作显赫,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代宗另一个曾经的伴侣独孤氏,她原本是一名贵族出身、受过良好教育、美丽又贤惠的女子,因其深受代宗青睐,被尊为贵妃。不幸的是,她生下了一女华阳公主,但这名公主早逝,使得独孤氏悲痛欲绝,最终因思念女儿成疾而去世。当她去世时,被追谥为贞懿皇后,这样的结局只能让我们对这些女性感到一种淡淡的悲哀。
顺宗有一位姓王的妻子,她其实就是宪祖(即前任帝)的母亲。当时顺宗与他的叔父王叔文合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却遭到了宦官势力的强烈反对,在俱文珍等大臣的压力下,他不得不退位,让位于他的父亲成为太上皇,而他本人的妻子则随之成为太上皇后。但是在他去世之后,由于受到宦官势力的再次压力,他的继承人——即将登基的大哥——迫使他的母亲离开了宫廷,最终她因伤心忧愁过度而病逝,并在死後被谥為“順聖莊憲孝穆仁慈顯智柔敏恭惠寬仁端敬純貞毓德徽範光儀昭烈明德欽天監國神功廣仁元聖景慈章憲麗號令義正道典大孝英明仁圣广运天统治长寿广福大宝兴国崇政显道光祖定鼎业清平祉安民社稷延祚绍化淳风纯粹守法礼教理学选士尚礼修政通训伸义简政宽刑简刑宽恩泽普施务农休耕养老送死问罪断狱少诉轻税重役轻徭缓赋省费节用积储练兵备边御敌拒异域内治外交兼济两方"
郭贵妃,她或许是最合适的人选担任那个位置,但即便如此,也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更别提其他那些妃子的境遇了。而这种状况逐渐导致了未来历届君主对于不设立正式夫人的态度变得更加坚定,因为这样做给他们提供了一种看似正当且无法抗辩的地步来避免设置正式夫人的责任。
张燧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没有设立正式夫人的结果。他指出,在东汉时代,是由嫔妃借助外戚势力与宦官斗争;然而,在唐朝,由于玄统时代以后特别是高级幕僚和地方军阀之间竞争激烈,加上中央集权日趋松弛,从根本上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地区控制能力,同时增强了各路藩镇和军队力量,从而导致整个国家进入分裂状态。此时,没有一个像东汉那样由嫔妃掌握实际权力的存在,只剩下一种力量,那就是宦官群体。这就意味着所有重大决策,如废除、改易甚至杀害,都完全取决于这些手握重权的小可靠性以及他们是否愿意维护某个特定的家族血脉线索。
因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没有官方设定的“夫人”带来的严重影响。在那片繁星点点、浩瀚动荡的大帝国中,每一次决定都像是悬挂在空中的剑尖,可以随意落锤,有时候甚至连最高领袖自己都不敢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而这样的环境,对任何试图稳固自己地位或者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障碍。此刻,你仿佛站在时间的大河边缘,看着那条河流悠悠流转,一波波涟漪不断涌起,它代表着过去的情感与事件,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变化。你知道,现在你站在这里,就是因为前面还有一段旅程要走,但是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能继续前进,用你的眼睛看到世界,用你的头脑思考问题,用你的双手触摸生活,用你的灵魂感悟宇宙。
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设立正式夫人的政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事务操作,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结构及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变量。一旦它改变,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将影响到家庭关系、社会阶层乃至整个国家机制。如果我们现在仍旧沉浸其中,那么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选择如何不可逆转,也许就在我们的脚步声响起之前,或是在我们目光所及范围内闪现出的最后曙光消失之前,我们已经错过了解决问题唯一机会。在我眼中,你应该清楚:这是不是真的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