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奇王彪之的简介探索

王彪之,生平清正不阿,以刚直著称。其官途漫长,从著作郎、东海王文学起步,历任尚书郎、镇军将军司马晞的司马,再升至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及侍中等职。在担任廷尉时,他坚持原则,不受外界影响。后来,面对谢毅被捕一事,他以谢毅无爵位为由,不肯接受诏令处理。这种行为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尊敬,被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

在政治上,王彪之多次提出建议,如郊祀不再大赦,以减少犯罪机会,又提议省去没有实职的官位,以提高行政效率。他还主张考察官员表现,对于辅政的大臣司马昱的官员选择给予了意见。

永和七年(351年),桓温屡请北伐,但朝廷未回应。当时人士劝殷浩离职避让桓温,而王彪之却劝司马昱不要让殷浩引退,并建议静观其变,最终成功解决了危机。

随后,殷浩开始北伐,但遭遇失败。王彪之上疏警告说雷弱儿等人的计划必有诈计,却被忽视。尽管如此,当晋简文帝逝世后,他严正维护太子继位的正当性,最终促使众官决定迎皇太子继位,即晋孝武帝。

宁康元年(373年),桓温病重并表示想获授九锡。但是,由于袁宏撰写赐九锡诏文拖延未完成,当年的桓温最终也未能获得九锡。此事件展示了王彪之与袁宏联手阻止桓温获得九锡的一方智慧和决断力。

晚年的王彪之因年老求退,但仍然被提升为尚书令,与其他高级人物一起掌管朝政。当他请求退休并转拜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后,就因为病重去世,其遗容光禄大夫谥号简。这段历史评价表明他的勇气和坚定,以及在危急关头能够保持冷静和判断力,使他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