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生平清正廉洁,初任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后历任尚书郎、镇军将军司马晞的司马,多次升迁至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在任廷尉时,因对谢毅案件坚持原则,被人誉为西汉张释之。王彪之还建议皇帝郊祀不大赦,以防止犯罪行为。他曾转吏部尚书,对当时辅政的司马昱提出了官员选任意见,并主张省去无实职的官位,以提高行政效率。
永和七年(351年),桓温屡请北伐,但朝廷未应允。当桓温再次上表北伐,王彪之劝司马昱不要让殷浩引退,让朝廷写信诚心劝告桓温,最差时才拒兵抵抗,不要自乱阵脚。最终,这策略成功解决了危机。
永和八年(352年),殷浩开始北伐,并与前秦雷弱儿等人密谋杀死前秦君主苻健。尽管雷弱儿有诈,但殷浩仍进攻洛阳遭大败。王彪之后转领军将军,迁太常,领崇德卫尉。
升平元年(357年)十二月,他任尚书左仆射。但他不同意桓云接替豫州刺史一职,因为这可能导致重要外藩由一门掌控。随后,他改任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加散骑常侍。在会稽八年的治理下,当地豪族收敛,更有三万人返回定居。
兴宁三年(365年),桓温移镇姑孰,而各郡派高级属官向他表示敬意。但是,由于没有派遣主簿,上表示好,与向皇帝相同,这被认为是不恰当的。而此举竟然没有发生,使得桓温免去了他的会稽内史一职,将其降为尚书,然后又升为尚书仆射。
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废黜晋废帝并立司马昱为帝,即晋简文帝。此举震惊百官,但王彪之知道不能以理说服而只能协助筹备废立礼仪。此举使得众官佩服他准备事宜的能力。当简文帝逝世后,由于群臣疑惑是否让皇太子继位或等待桓温决定,王彪之一贯维护太子的继位正当性,最终令众议决迎皇太子即位,即晋孝武帝。
宁康元年(373年),由于病痛且想获授九锡,大权在握的人物皆期待这一事件发生。但是,由于袁宏撰写赐九锡诏文延误到 桓 温死亡时仍未完成,因此他未能获得九锡。大权落入手中的几个月后,他因病请求退休,被授予护军将军及其他荣誉称号。不久,他病重身亡,在国葬并追赠光禄大夫谥号简字也因此被人们赞美其勇气和能力: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他能够保持冷静,从容不迫做出重大决定,是非凡勇士所共有的特质。
标签: 伏羲之后是谁继位 、 中国神话故事30篇 、 孝慈高皇后 、 高中历史人物图片 、 霸气邪魅红衣古风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