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生平清正不阿,以刚直著称。其官途漫长,从著作郎、东海王文学起步,历任尚书郎、镇军将军司马晞的司马,一路升迁至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在任廷尉时,他坚持法律,不受权力的干扰。当谢毅在大赦后杀害当地人周矫,被告发后,王彪之以谢毅无爵位,不属于其职责范围,不肯接受。朝廷下诏命他收捕谢毅,但他仍然坚持己见,被誉为西汉时期廷尉张释之的继承者。
随后,他转任吏部尚书,对辅政的大臣们提出了意见,并建议省去没有实职的官位,以提高行政效率。他还劝说皇帝郊祀不再大赦,以防止犯罪行为增多。此举震惊一时,有人劝殷浩离职避免与桓温对抗,但王彪之却劝阻,让司马昱写信给桓温,结果成功解决了危机。
永和八年(352年),殷浩开始北伐,与前秦结盟杀死苻健,但雷弱儿等人背叛了他们。王彪之上疏指出雷弱儿必有诈计,却被忽视。桓温兄子桓云被推举为豫州刺史,但王彪认为这样会让一个家族掌握太多兵权,因此建议改由谢万担此重任。
会稽内史期间,八年间令豪族收敛,许多离开的人返回定居。然而,当桓温移镇姑孰而声威震主时,无论是派遣高级属官还是向皇帝贡献,都无法匹敌向桓温表达敬意,因此没有派遣主簿,最终遭到降职。但一年之后又被提升为尚书仆射。
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废黜晋废帝并立司马昱为简文帝,然后要废去武陵王司马晞,此举震惊百官。但由于众臣不知细节事宜,所以只能依靠准备好的礼仪进行协助。这次行动获得了众人的赞赏。不过,当简文帝逝世后,再次有人质疑皇太子的继位资格,而不是直接拥戴新君,即孝武帝,这时候只有王彪之一直维护太子继位的正当性,最终使得群臣决定迎接新君登基。
宁康元年(373年),即将过世的桓温要求获授九锡,而这份诏文一直未能完成,因为袁宏撰写完毕之前 桓 温就已故去了。这意味着尽管他的请求未能实现,但也证明了他的影响力在晚年的掌控政治方面极为显著。在两月后的时间里,由于年龄和健康问题,加上功绩显赫,被提升为尚书令与其他同僚共治国事。一段时间之后,他因老病求退,并且最终因病去世,在追赠光禄大夫及谥号“简”之前享寿七十三岁。方孝孺评价他:“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表明只有勇敢者才能像他那样处理棘手的事务。
标签: 盘古女娲伏羲神农三皇五帝 、 伏羲分别为谁 、 神话故事简短的20字 、 神话故事 、 上古十大混沌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