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太后5天不下车犹如邹德淹挥剑五日不停息

清同治三年(1864)生于云南省敦信团利村的邹德淹,以其卓越的吏才,被派为知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以举人之职,被调往云南候缺。在任期间,他曾掌管蒙自关道,负责文牍和印信工作。当时,法、清两国合修滇越铁路,但法国领事常常动辄挑战,这引起了法国领事的深忌。

云贵总督锡良看中了他的能力,将他调至安平厅管理。安平厅与安南接壤,有着长达900余里的边界,每个族群都杂居在一起,匪盗不断出没,因此被称为难治。这一地区历来由各任厅守官员管理,却多次无所作为,让民众遭受冤狱,如有轻微罪名便被囚禁18年甚至死亡。

邹德淹到任后,一月内就解决了37起疑案释放了数十人。他还割让了一部分土地给法属安南,该地少数民族首领项从周拒绝服从,法军因此发兵侵扰,但每次都被项从周击败,最终法国人无奈放弃,并将争议问题归咎于其他事情,与清政府争执。

朝廷上层对他的观点感应良好,最终释放了项从周。此外,他还大幅减低了农民垦荒照收的费用,从12元降至4元,不仅吸引大量农民参与,还筹资兴办学校。在此过程中,他与知府陈先沅产生冲突,因而受到台司调查。但最终因其公正地处理教材和校址选址的问题,而获得台司器重。

随后老卡官兵过界烧杀事件发生,法国领事多方施压,但总督锡良力保他免除撤职,只是调到了定远厅。在定远,他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将小学数量增加到110所,并且通过培训塾师提升教师质量。此外,他还推广桑柘养蚕业,使定远成为生产蚕丝的地方之一。

宣统元年(1909),他补充中甸同知职位,然后又转任宜良、文山等地知县,在任期间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以促进民生的福祉。但由于生活原因返回家乡11年之后,再次踏足仕途时,因内乱四起再次辞去官职。直到14年9月20日病逝于家乡,其生命旅程也在这段时间里结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