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及二战时期德国的杰出将领,总会避开一位名叫埃尔温·隆美尔的元帅。他的声望在同辈中无人能及,更是被冠以“沙漠之狐”、“战术天才”的光环。但也有声音质疑他,被称为“战略上的巨匠、策略上的矮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一致的评价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隆美尔元帅的早年经历,在一次大战期间,他担任陆军第124团的一个军官候补生。在战争初期,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和作战智慧。曾经率领三名士兵击败了20名敌军,这一英勇事迹成为了他早年的传奇。
随着东线战场的介入,隆美尔带领一个连队创下了俘虏5000余敌人的记录。在一次大战后期,他在德国著名的“德乔斯顿步卒军事教院”担任教官,只不过在十万陆军时代,最终只达到连级或营级的小小职位。他后来被提升为元帅卫队的一员。
二次大戰爆发後,作为第七装甲师师长,他在法国戰役中屢獲殊榮,並後調往北非擔當重要職務,在那裡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非洲軍團,這可以說是在其職業生涯中達到巔峰時刻。不過所謂「非洲軍團」,實際上僅有三個師的人數,也遠遠沒有東線同時代其他單位部隊強大。
從隆美爾多次戰爭經歷來看,他缺乏高級指揮官訓練經驗,在二戰爆發前,即使是在陸軍擴編之前,也未曾參與過任何高級單位作戰指揮。雖然十萬陸軍時代所有士兵都接受「越級培訓」,但這只是意味著一個連長可能會被派去指導一個營,而一個營長則可能會負責整個團,但要將這種培訓推廣到師以上層級,這便顯得不足夠。
隆美爾在法國戰場上領導一個師時遭遇挫折,但在北非領導三個師時獲得成功,但當他回到歐洲領導西線數十萬兵力時,便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經歷失敗。此即為由,一個師和散亂部隊群體間批示系統存在重大差異性。
總結來說,隆美爾並不是完全缺乏策略眼光,只是他的優點更多地表現在運用良好的戰術而已。他從未領導過大量兵力的集團,而這正是曼斯坦因元帥不同——自小就是武士教育,从普鲁士军民团出身,并且承受过更高层次的训练,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认为隆美尔没有那种经验丰富、高层领导力的支持,因此无法充分发挥潜力。
标签: 漫画中国历史人物图片 、 天皇地皇人皇分别都是哪三位 、 只有 、 小故事简短 、 马小跳玩数学的读书笔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