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及二战时期德国的杰出将领,总会避开提及埃尔温·隆美尔元帅。尽管他被誉为“沙漠之狐”、“战术天才”,但也有人以“战略上的巨人,策略上的矮子”来形容他。这两种评价之间的差异源于他的生涯中所面临的不同挑战和机遇。
在一战时期,年轻的隆美尔就展现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在一次战斗中,他率领三名士兵击败了20名敌军,这一壮举预示着他的未来将会充满辉煌。在东线作战期间,他曾带领一个连队俘虏了超过5000名敌军,这一成就证明了他的指挥能力和战斗力。
随后,隆美尔进入了德国著名的步兵学校担任教官,在十万陆军时期,他只担任过连队或营级职务。直到二战爆发,他被晋升为元帅卫队的一员。此后,在法国战争期间,他成为第七装甲师师长,并且在北非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但这一时期德国部队的人数仅有三五万人,与同时在东线作战的大量部队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从隆美尔的一系列行动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他缺乏高层次指挥经验。他没有接受过大规模单位(如师)以上单位的训练或指挥经验,而是专注于小型单位(如连、营)的战斗运用。虽然十万陆军时代所有士兵都接受了跨越等级层面的培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具备更高层次指挥官应有的能力。隆美尔并未掌握如何有效地指导一个全盛状态下的师团,更不用说是一支庞大的西线盟友部队。
因此,可以认为隆美尔回避的是一种对更广泛战争责任感缺乏认识,而不是真正缺乏策略眼光。他擅长于执行细节操作而非宏观规划,对于像曼斯坦因这样的普鲁士传统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致命弱点。由于缺少这种深厚文化背景和上位阶层训练经历,隆美尔无法完全发挥其潜能,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他是“策略上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