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自幼聪明好学,五岁即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闻此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十四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他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被赐同进士出身。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被授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三年后,他被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时,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但未久就被召回任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在朝廷中的职位不断升迁,最终成为枢密使并担任宰相。
在晚年的生活中,由于病痛缠绵,不再参与政务,但仍旧对文艺有着浓厚兴趣。在文学上,有一万多首词作品,大部分已散失,只有一部《珠玉词》136首流传至今。此外,还有一些散文作品存世,但大多数文集均已不传。他的一生,对教育也有着重要贡献,在庆历四年期间,即1024-1027年间,与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并改革教学内容,使京师及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著名的事迹——“庆历兴学”。
总体而言,晏殊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和成就的人物,以其坚定刚毅、俭朴简约、忠诚可靠以及对人才的大力提携而闻名。他的词作尤为著称,是北宋婉约词风开创者,被誉为“宰相词人”。尽管他在政治上的争议和失败也很多,但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说,他无疑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一位伟人。
标签: 神话人物名字 、 中国神话故事30篇 、 地皇 、 免费神话故事100篇 、 马小跳玩数学主要内容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