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揭秘让人的历史故事背后的数字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原陕西省政府委员。16岁中秀才,曾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后以监生授例为后选训导,因赈济有方,保以知县,分省补用。

1904年入四川,委任布政使署文案。旋保直隶州知县。1907年任新宁知县,1908年署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为驻藏大臣、川黔边防大臣筹备粮饷。

1911年任宁远知府兼兵备道,领巡防营。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后,他坚持四川统一,不做都督,被推举为都督,但他拒绝称职。他对抗复辟帝制的努力,使得他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1年的江苏当道选用,他先督查厘税,再筹办赈灾,然后又负责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他认真整顿,使所属各局风清弊绝,并且耳目一新。在职期间,他积极参与教育救国事业,对西安城区陈家巷三官庙旧址捐资创办《植本小学》,并亲自校刻杨仲珊诗文集等,使之流传至今。

1932年末,他担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在这段时间里,他主持赈灾工作,在关中多次奔波,为救助无数灾民而不辞辛劳。在他的努力下,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得到了保存,如他收藏的马远《深山虎啸图》和宋拓《圣教序》等珍贵文物。

在西安市内,还有一些名胜古迹可以看到王典章先生的手迹,比如“下泉寺”中的摩崖石刻、“宁山寺”上的题词、“圣佛寺”中的诗赞石碑等。此外,“弥陀寺”、“八仙庵”、“广仁寺”的一些石碑也记录了他的墨宝。

王幼农居士与印光大师是好朋友,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大师待他如同方外友,而王居士则尊敬大师为师。在学佛和赈灾方面,他们经常交流意见,大师对王居士的修行给予指导。而在公众视野中,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像他们这样,将儒学与佛法结合起来实践,同时还能成为一个廉洁高效的官员,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