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故事

1805年4月,一个婴儿在欧登赛城的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诞生。他那强烈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如同天使被贬谪到人间。教士安慰着这位焦虑的母亲:“孩子们哭泣的时候声音最大,那意味着他们长大后会有更美妙的声音。”很多年后,这个孩子用他那如夜莺般歌喉向世界唱起了歌,他的名字叫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他的父亲是一名贫穷的鞋匠,虽然生活艰苦,但他读过不少书,对想象力充满幻想,有点浪漫气质。他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让家中的游戏充满诗意和神秘。这些经历让安徒生的想象力丰富,也激发了对小孩无限热爱的情感。

在欧登塞这个封闭的小镇上,人们信仰着上帝和女巫,一些神奇传说在空气中不断流转。纺织室里的阿婆们偶尔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奇异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源泉的一部分。在学校时期,他喜欢偷看唯一女学生萨拉,并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

11岁时,父亲去世后,14岁时,他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前往哥本哈根,在那里学习音乐。但贫困生活导致他得病,最终失去了唱歌的机会。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文法学校的小图书馆,这成为了精神上的慰藉,同时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

1829年,《从霍尔曼运河到阿玛东部步行记》出版之后不久,又有一部喜剧《尼古拉塔下的爱情》在皇家剧院上演。这段时间内,因为其出身“低贱”,遭受了一批无聊文人的嫉妒与攻击。他无法忍受这种环境,所以于1830年夏天离开了哥本哈根,在菲英岛和丹麦半岛旅行。

从1831年开始,安徒生进行了29次国外旅行直至1873年68岁高龄前夕。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如《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并且赢得了国际声誉,其中以《即兴诗人》(包含自传元素)最为人所知,是他的文学代表作之一。

然而,最终还是童话成了他的全部杰作。1835年,当他告诉朋友自己要为下一代创作时,从自己的体验中深刻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情感孤寂与痛苦。他相信,在诗歌领域,没有比童话那样能包容一切的事物。而且,每当圣诞节来临,就有一本新的、温暖心灵、带有希望和教益之意的心灵寄托——新版童话集问世。此后的每一年,都有一本新版本的手稿送往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他继续旅居各地,将见闻编织入作品之中,以求实现对未来的愿望,即通过自己的文字为那些孤单无助的人提供希望与慰藉,而不是仅仅是娱乐或愉悦所带来的简单快乐。当他生命结束于1885年的某个清晨,其遗产——168篇作品——已然遍布全球,被广泛阅读,被广泛翻译,被广泛赞赏,为世界文化增添了一份永恒魅力。一百多年的过去,现在回头再看,我们仍旧能够找到那个时代早期人物穿越历史沉浮变化的一个缩影,那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 安徒生的形象——那个小男孩,用一种纯净而坚定的眼光看着我们,用笔墨记录下那些关于梦境、希望以及勇气的话语。那正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重视这个名字,它代表的是一种对于未来永远开放的心灵,以及所有人类共同追求理念自由与尊严权利这一永恒主题的一种探索方式。如果你曾经聆听过那些动人的旋律,如果你曾经阅读过那些闪烁智慧火花的文字,那么请不要忘记:每一次阅读都是对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致敬,而这位艺术家,就是我们的好友汉斯·克里斯蒂亚恩· 安徒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