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经济困境犹如2022年英雄人物事迹中的无形枷锁

一、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诸多外部客观理由,比如争取生存空间、抢夺殖民地等。但这些战争背后的真相是经济实力。我们要探讨的是,德国经济如何崛起,又如何推动国家向战争的方向发展?这些内在因素很少被人关注。

为了揭开这一秘密,我将详细叙述德国经济史,以此来分析经济如何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命运。从19世纪初开始说起。

当时,德意志邦国分散成碎片,每个邦之间存在重重关卡,货币和度量衡不统一,这种状态难以维持长久。在1834年,全德关税同盟成立后,才有了国家雏形。这意味着各邦放松军事戒备,并达成了在商业领域合作共赢的共识,以实现快速“超英赶法”。

到了1852年,各邦废除了内地关税,并承诺彼此免征贸易税,同时采用普鲁士标准统一外贸税率,以及货币和度量衡。这就像中国爆发鸦片战争而太平天国同时起义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秦始皇时代的大规模整合工作。

然而,这只是序曲。为了让经济真正崛起,还需要解决交通问题。当时煤矿集中在鲁尔和萨克森地区,而铁矿分布在东西边境区域,再加上纺织业位于南部和中部等地,可以说,只要打通内部循环,就必须修建便捷交通设施。而公路运费高昂且不足够支撑国内商品流通,因此铁路成为唯一可行之道。

因此,从1835年的第一条铁路到福尔特站,全程只有6公里,但短短五年后已增加到470公里,再过十年达到5822公里,其增长速度极快,每公里40亿吨的货物运输量,也令人瞩目。而这背后,是钢铁生产与煤炭供应紧密相连,当铁路需求增加时,一系列钢铁、煤炭及机械制造企业迅速兴盛,有各种厂矿近四百家出现。

资本积累也随之迅速集中起来,最终形成了一批巨无霸企业以及资本寡头。此时,当铁路建设完毕之后,商品交易更加频繁,使得纺织、零售及餐饮产业也迎来了繁荣期。此外,由于普鲁士一直渴望统一整个 德意志帝国,加强军事力量,便通过政府订单支持大量军工企业发展,让克虏伯等企业成为欧洲最大的一员。

所以说,在19世纪初期的小小王国里,以修建铁路为龙头,加上对英国技术与人才的大力吸引与模仿复制,最终使得 德意志从落后的国家转变为工业化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工业产品出口减少,而且国内市场需求激增,为未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