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讲得最好的是张伯驹

,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文化人。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从“神童”出身到军界、金融界再到文艺领域,他的一生都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1898年3月14日,张伯驹出生于河南项城,一家子谱系繁复,名为张锦芳之子,也是袁世凯的表侄,被过继给其伯父张镇芳。早年入私塾,7岁能写诗,更被誉为“神童”。他与袁世凯几个儿子一起,在英国人办的书院读书,这段经历对他的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1918年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后,他进入军界,并历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等职。在曹锟、吴佩孚和张作霖部任职期间,他担任提调参议等职位。这时期的他不仅涉猎政治,还积极参与文学艺术活动。

1927年起,他转而投身金融界,以管理盐业银行总管理处稽核为开始。他还曾担任南京盐业银行经理和常务董事,以及秦陇实业银行经理等职。此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一度前往西安,但随后专注于写诗填词。

战后的他继续在多个岗位上工作,其中包括第11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河北省政府顾问、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教授以及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等。他还参与北京美术分会理事长一职,并且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如北大学生会助动、反饥饿运动及枪杀东北学生事件等。

解放后的他继续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工作,为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服务,同时也担任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中山书画社社长等多种角色。1956年加入中国委员会,但由于一些原因被划为分子(1980年才得到平反)。

1962年的他开始在吉林省博物馆担任副研究员兼副馆长,这段时间内遭受了迫害并被错误地作为“右派”待遇。在周恩来介入之后,1972年的春天,他被聘请成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一时期,其个人生活并不顺利,最终因病去世于1982年2月26日,那一年正月间,由女儿努力争取到的医院调换批令未及实施前夕。

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捐献国家之前,张伯驹收藏了一大批珍贵古代书画作品,不惜巨款购买,对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情感。他认为这类遗产应该归属于全民族,而不是个人所有,因此将30年的收藏品捐献给国家,使其成为重要博物馆的宝贵财富。这些珍品中,有陆机《平复帖》、《游春图》、《上阳台贴》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而那些没有直接展示但对历史学者同样重要的手稿,则存放在故宫博物院或其他相关机构中,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知识和智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