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年代,伏羲被誉为“人祖”,他以一画开天地,创造八卦,至今在河北省周心市淮阳县有其古刹及陵墓,被称作“太昊陵”。伏羲是神话时期的人物,他的传奇色彩丰富,有人认为他可能真实存在,只是在那个时代过于久远,以致没有留下确凿的记载。另一些则相信伏羲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其历史性存疑。
据说,在人类尚未认识到农业文明之前,人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战。他们需要通过对自然元素如风雨雷电的大胆探索和对猛兽疾病等危险因素的大力斗争才能生存。在那个时候,一位名叫伏羲的人类祖先应运而生。他带领人们勤劳工作,“断竹、绝竹、飞土、逐肉”,但依然无法满足饥饿和寒冷,这种挫败感让伏羲深受打击。
于是,伏羲常常坐在他的卦台山上,不懈地思考宇宙的奥秘,以及日月星辰变化与山水风景规律。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完美无瑕的图像,就沉浸其中,那个瞬间,一声震天动地的声音响起,从渭河边上的龙马山中突然开出,但见龙马振翼飞出,然后逆流而下,将火石分成两半,那火石竟变成了绘里太极,与阳光相辉映发光闪耀。
这时火石也变幻成仄里的太极,阳光环绕四方发出光芒。那一刻,伏羲心中豁然开朗,他洞察了天人合一之道;原来乾坤复杂得恰似云雾,此刻却变得清晰无比——只剩下阴阳二元。这便是伏羲创造八卦的一幕,为后世提供了感性的生命之门,让人类掌握了自然界的力量,为后来的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因此,他赢得了人们长生的尊敬与赞颂。
在此之后,伏羲又根据事物形象,如日月山火等,用书契记录下来,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情形文字;他还用黄土做泥团,用棍子扎孔制造最初乐器埙,并推广礼乐文化,使每个部落都接纳并发展起来,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此外,他将各部落图腾特征综合,如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等,并创造出了独特图腾——龙。从此以后龙成为中华民族信仰和族徽标志,而宓羲被尊称为龙师人皇,当时淮阳城被称为龙城。
然而,对于宓羲这个人物,有多种不同的命名记载,其中包括“宓”、“戏”、“牺”、“包”、“庖”等,每一种写法虽然不同,但字义相通,都指同一人。而《路史后纪》提到:“伏、虑、戏、牛三字皆同音转。”有些文献甚至将他视作服牛乘马或庖牺,最低贱者之一。但《庄子》、《汉书》、《管子》等古籍均称呼他为虑戏,无论如何评价,也不曾有横批者,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即使名称多样化,但都能传达其作为宇宙初源者的意义。
《御览》卷二引《三五历记》中描述:“乾坤浑沌如鸡蛋,大混沌内盘古死去万八千岁。当乾坤启示之时,阳气浑沌成天,而阴气浊混亦成天。盘古就在这一片混沌之中,一日九变。”这里,“浑沌”取自葫芦即“盘瓠”,而“盘瓠”与“宓(髯)姬”的发音相同,所以也可解释为“盘古即宓姬”。
最后,《九歌·东皇太一》的楚墨客伸本也有关于东皇太一,即所谓的地母神,也有人认为这是指宓姬,更证实了他的身份作为本初神话中的创世神以及本初哲学中的宇宙来源根基。如果细究中国易学化的话思索,以及探求,它其实就是对于文化现实的一种本源性的道德探寻。
标签: 中国近代名人名字大全 、 四年级上册118页口语交际 、 近代名人简介 、 历史著名的爱国人士 、 重庆十大抗日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