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东汉末年的乱世,为了应对黄巾起义的威胁,朝廷不得不放弃其所有权力,将兵权交由各地州牧。董卓进京时,他所掌握的兵权正是从凉州刺史任内积累起来的;而袁绍、韩馥联手讨伐董卓,也依赖于他们各自控制的地盘和兵力。此后,不断有新的割据势力崛起,一时间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局面。建安元年(196年)左右,这些割据势力的分布如同棋盘上的棋子,每一位州牧都像是一枚不可动摇的棋子。
曹操以兖州为根据地,他那军事指挥与治理能力让他迅速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力量。而公孙度则占据辽东,他那边境之防与内部治理也让他稳坐江山。幽州则被刘虞与公孙瓒共同控制,他们相互之间虽有争斗,但总体上保持着平衡。而袁绍虽然只是冀、青、并三州的小小领主,但他的影响力却波及整个华北地区。他不是唯一的人物,有其他几位同样拥有强大势力的领袖:陶谦守卫徐州,刘表霸控荆州,而刘焉则统治益州。
除了这些名符其实的“割据者”,还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实力或机遇而独树一帜,如孙策在江东,那里的风云人物包括韩遂和马腾,他们分别掌握凉州的一部分土地,而张鲁则隐藏在汉中的深谷中,以此为根据地。这群各怀心思的人们,在这个混乱无序的大环境下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域,或是通过战争兼并,或是在政治上结盟协调。
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最终导致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尽管东汉政府仍然存在于形式上,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全国任何地方真正的控制。在这个充满变数和危险的地方,每一次决战都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每一次联盟又可能意味着暂时休战。但无论如何,这个时代已然结束,其余只剩下血腥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