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臣站着议事,明朝大臣跪着议事,元明清三朝的官员就更惨,在朝堂上不仅要跪着、趴着,搞不好还要饱受一顿廷杖,其中尤为明朝更甚。那么这个“廷杖”究竟是个怎么样可怕的刑罚?令人不寒而栗。
廷杖并不在《宋史·刑法志》规定之内,它是一种法外刑,执行者为殿廷卫士(宋代宫廷卫队)。“宋之自创,不衷与古制”。
宋朝打的仪式、程序、技巧和潜规则
一旦有哪位官员惹怒皇帝,被皇帝处以廷杖,此官员就会被当庭扒掉官服,反绑住双手,押到午门行刑(有时也在朝堂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和殿下指挥使便待在午门等待受刑者。受刑人被套在一个大布袋子里,一声喝令下,棍棒就会无情地落在他的背部上。
廷杖也是分级的,一般来说,大夫以上或地方高级官员受刑时,都要有皇帝或代表皇帝的宦官头子监刑。在徽宗年间宦官更加猖獗,一般都是由徽宗亲临现场。徽宗很勤劳,有时还自己亲自动手,这些都记录在《宋史·徽宗本纪》中。
行刑时,由于受到文人的影响,对抗性的场面较多,所以虽然也有严厉,但相比其他时代似乎还有所节制。一旦皇帝有了诏书或口谕,受刑者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先趴下,然后有一名行刑狱吏用麻布袋将他从肩膀以下给套住、绑着;同时另一人用绳索将他的两只脚给捆住;接着由四人四面牵拽,只露出与腰部部分及双腿部分接受判决。
一般行刑时,每打5下,就要换1棍,即换一个行军校尉。每次开棍都需吆喝,以示正式性,每个痛击之间都伴随着嘈杂声,让整个场合充满了紧张气氛。如果是特别重大的案件,还可能会要求其承担额外苦难,如坐板凳等。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赃差犯人,其判决可能会更加残酷,以此作为一种警示作用。
这些锦衣卫打手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他们首先练习如何正确使用武器,并且通过模拟实战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现某位大臣表现出强烈反抗或者拥有巨额财富,可以选择使用特殊的手段进行施罚,比如使用水泡过长时间浸泡的人皮棍来增加痛感,或许能减少伤害。但这种做法并不是常态,而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处理方式之一。
如果司礼监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呈现八字形,则表示可以留受徒命;若呈现尖向内,则表示其死罪难逃。在终结后,再加以摔倒,使其身体遭遇极度疼痛,有时候即使没有直接导致死亡,也会因为这次剧烈运动造成生命威胁。
标签: 小英雄的故事100篇 、 中国有什么英雄人物吗近现代 、 爱国的人物事迹200字 、 历史人物传记袁隆平 、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简短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