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宋代史料中救时宰相之称却为何承担着尴尬的后半生

他的官职仅止兵部尚书,并非阁臣,更无宰相之位,但在“土木之变”中,他力挽狂澜,数次打退瓦剌军事进攻,保卫了大明安全。功绩显赫,民间尊敬他为“救时宰相”。然而,这份荣誉也标志着他的尴尬人生开始。

景泰帝对于谦极其器重,以至于知晓他家境贫困,便赐予西华门豪宅,但被拒绝:“国家多难,我等臣子何敢自安。”皇帝亲自去伐竹取沥,为于谦治疗气喘病。据说皇帝曾派人采野菜、捉鱼,都需先向于谦咨询,“用一人必密访谦”,显示了于谦在皇帝心中的分量。

两人的嫌隙从景泰易储始。景泰要废英宗子立己孙,而于谦成为支持易储的众多附和者之一。但不久,他与反对易储的吏部尚书王直关系日渐亲近,使得他在皇帝心中留下不佳印象。于是,仪铭调回兼任兵部尚书,与于谦共事,其意甚明。这表明景泰与于谦关系冷淡化。

再次恶化是当朱见济夭折后,有人上疏恢复英宗子太子位,被捕,而于谒劝争未果,景泰置之不理。他甚至直接将其晾在殿上,不顾。此外,他提拔的人才如石亨、罗通、范广等,但忽视品格,最终导致人才互相斗争,如石亨排斥范广。而对于同僚,如王直,本以尊敬而处,对项文曜则变得不可思议,此事影响了朝臣对他的看法。

最终,在石亨等人的复辟中,被污蔑谋立襄王子,被杀,以结束其尴尬的一生。这一切,或许正是因为那份被民间尊称的“救时宰相”的荣耀所带来的孤独与压力所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