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廷杖背后的策略与风采

明朝的廷杖:打也有套路 唐朝大臣坐着议事,宋朝大臣站着议事,元明清三朝的官员就很惨,在朝堂上不仅要跪着、趴着,搞不好还要饱受一顿廷杖,其中尤为明朝更甚。那么这个“廷杖”究竟是个怎么样可怕的刑罚?令人不寒而栗。

廷杖并不在《大明律》规定之内,它是一种法外刑,执行者为大汉将军(明朝殿廷卫士的称号,受锦衣卫统领)。“明之自创,不衷与古制”(《明史·刑法志》)。

明朝打的仪式、程序、技巧和潜规则

一旦有哪位官员惹怒皇帝,被皇帝处以廷杖,此官员就会被当庭扒掉官服,反绑住双手,押到午门行刑(有时也在朝堂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便待在午门等待受刑者。受刑人被套在一个大布袋子里,一声喝令下,棍棒就会无情地落在他的和大腿上。

廷杖也是分级的,一般来说,尚书或侍郎以上的受刑时,都要有皇帝或代表皇帝的宦官头子监刑。洪武时期宦官还不猖獗,一般都是由朱元璋亲临现场。朱元璋很勤劳,有时还自己亲自动手,如对朱亮祖父子就是被他亲自打死。

行刑时,有30来个小宦官站在左边,有30来个锦衣卫站在右边;中间是皇帝坐着,他们穿着短裤,用麻布袋将他从肩膀以下给套住、绑紧,然后四人四面牵拽,只露出与大腿部分接受廷杖。大臣面向地,一顿暴打下来,大臣满口都是灰土,对于很多人胡子全被磨没了。

一般行刑每打5下,就换1棍,即换一个行刑官,每次开棍都要吆喝,让吆喝声震殿堂,使得受刑的大臣痛苦淹没在吆喊声中。大多数强壮点的大臣能坚持80下,而满100下即出任命,即使未被活埋,也要剐去几十碗烂肉治疗半年以上才可愈治。

除了这些讲究,还有一些其他讲究,比如用棍也有讲究,如果得罪了行列或者没有钱去贿赂,那么他们就用水泡过长时间浸泡后的棍来行罚,这样的每一棒都催人命;如果贿赂了那个人,那么他们就拿没泡过水干燥木材做成的一根棍进行攻击,使得受害者哇哇叫,但不会伤及性命。不过这些是在后期的事迹,而洪武年间似乎还是没有这么多黑暗的地方,或许说那时候的心弓也不敢乱来。

还有两种脚呈八字形张开表示可以留其一命,而脚尖向内则表示必死无疑。在遭到判决后,还会狠狠拎起再重重摔倒,这样即使未遭致死亡也会因此身亡。此外,在这整个过程中,由于不断施加压力,最终导致许多人的生命难保。而且由于这种方式极其残酷,所以最终几乎所有参与此类事件的人都会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而精神崩溃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这种制度对于社会影响极其巨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它直接破坏了人们对君主权威信任,并促进了一系列政治变革运动,从而推动社会稳定走向混乱状态。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任何形式上的专制统治都会带来无法预料的问题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从而引发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以至于整体社会结构变得脆弱不可持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