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8年前的古天,圣雄甘地出生于1869年的10月2日。他的一生充满了忧患和艰辛,他死于英国殖民者包围下的印度,早早失去女亲。在家庭的影响下,他接受了仁爱、不杀、茹素和苦止的教条,这些信念塑造了他谦逊、安分守己的性格。他13岁便依照家庭安排结婚,没有识字的妻子。
甘地从小胆怯,但母亲让他学习经籍,以恐惧死亡来锤炼他。甘地因而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国女”,因为他坚持非暴力原则,并将其作为生活方式。他留给世人的除了“非暴力没有开道”的政治理念外,还有实践这一理念的方法。当时英国人对此感到高兴,便开始在印度宣扬苦天发起的非暴力运动。这使得“非暴力没有开道”活动变得简单易行,当时印度国内武装派系使用武力反抗,只能导致东拼西凑,反而加强了英国人的统治。如果印度出现具有力量平衡作用的武装派系,那么甘地的活动就不会受到英国人的挑战。
甘地说过:“我想让社会富豪明白,如果他们受损失,他们会无所谓,而穷人却无法承受。”然而,甘地说,“某些社会成果是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不了”,比如世界上对于核武器禁用之诺言,即使不代表真的不使用,但如果积极保持利用的话,就像骑马一样只能任由别人控制。这样做实际上是在背着人跪在地面上供养别人,最终只能等待别人分割自己的利益。
我们可以通过苦天的一些举措来思考所谓“非暴力没有开道”的实践。在二战期间,当法西斯指向犹太人的头颅并准备屠杀之际,甘地呼吁犹太人逃离,而不是自卫,那样就可能激起德国人的恶感。在中国抵御日本侵略时,蒋介石曾问及苦天的问题,苦天选择回绝关心与加入联盟国,不劝说中国人民要反抗,而是建议自己忍耐,因为即使杀掉两亿个敌军,也只是换来了同样的数量的人口,最终到最后敌方也会疲惫下来。而这些案例都证明了苦天的心思倾向于殖民者的喜好。
这样的思想以及建立社会秩序的一贯观念,是统治者为了管理平易近阶层而设计的一种策略听起来很丑陋,却被强势群体当作统治工具使用。尽管如此,对后代产生影响的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事业。1948年1月30日,甘地以一种狂热的情绪结束生命,在一个枪声中去世,为何要这样做,是因为他必须以这种方式达成他的行动目标。他以这种方式去世,对于他而言是最大的荣耀,即便达到了宗旨也是最大努力。但是在世多年的时间里,由各种形态的手段让人们以为他并不属于这个世界,不属于任何地方。
标签: 名人传记500字左右 、 红色故事《小英雄雨来》 、 四年级历史作文400字 、 简短历史故事20字 、 抗日100位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