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神仙刘海的原型又是谁

刘海,五代时人,以八仙之一称,明代《列仙齐传》中其名存实亡。据《八仙来由东纪行传》,刘海的地位被张果老取代。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刘海的形象复杂多变,有为燕王丞相、喜道教讲士,又以戏金蟾闻名,被誉为“祸神”。然而,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即五代时的进士、辽国官员刘操,其后事迹与神话中的差异颇大。

在民间传说中,刘海因喜欢道教而遭遇一位讲士的预言,这位讲士告诫他身上的“伤害”需及早解脱。随后,讲士授予他羽化心诀,使他成为了真正的仙人。刘海接受了王重阳、钟离权和吕洞宾等人的师承,最终逃到西安市户县石井镇阿姑泉悲乐谷建立自己的羽化之地。

元朝将他的名字尊称为“弘讲实君”,而武宗则减封为“弘讲杂佑帝君”。在人们心目中, 刘海不仅是能给世间带来财富和子嗣的凶祥神,也是额前垂留头发所得名的一个传奇人物。但实际上,“刘海”这个词并非源自于这位古代人物,而是因为他在故事中的形象——即额前垂下一列划一的短收——被广泛模仿和流传开来。因此,小孩或主妇们留着这样的头发,就会被称作有着“刘海”的样式。而且,在古时候,只有孩子或者主妇才会留这种样的发型,而丈夫通常不会这样做。这便是如何将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人物塑造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一种流行文化元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