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李尧夫故事百口

在中国历史上,公元907年至967年的六十年间,国家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有十八位皇帝相继登基,但这段时间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人才。梓潼山人李尧夫便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典型,他是一位有气节、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和画家。他对世事不屑一顾,自称“村里野山夫”,拒绝官职,并以此为豪。他的诗句如“炎暑都蒸无处避,清风消息几时来”(见《山民兴事》),深受当时文人的青睐。

李尧夫与当时名士李昊交往甚密,他们常谈论政治理想和文化艺术。李昊曾问他:“你愿意做一个普通百姓,而不是蜀中的高官,为何?”李尧夫只是微笑,不语,却用诗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花前语涩春犹冷,江上飞高雨乍晴。”梅圣俞赞赏他的这一句,“花前语涩春犹冷”,认为这是极其精妙的作品。

尽管如此,李尧夫并未完全放弃对政治的思考。在他看来,最好的治国之道在于儒家的“仁义”原则。他撰写了一部专集《岷山诗》,其中一些作品被收录进《全五代诗话》中,这证明了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然而,他最终选择回归乡土,与民同耕,以此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份坚持与简单,是他独特的人生观念,也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