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特点令人称奇,其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赋予了皇帝无上的责任与权威。从汉唐外戚、宦官干政,到明朝内阁、内监斗争,全在清代制度下无法发展。然而,这也带来了国家命运完全依赖于皇帝一人,明君尚可,一旦出现昏君,就难以挽回。这一奇特之处,在三百多年的清朝竟未出现昏君或暴君,但也因此原因,庸君的破坏力被无限放大。
道光,一个庸主,让我们看看他如何平庸地治理天下。
网络配图
一、书法爱好者
当年道光是位热衷于书法的皇子,他梦想能成为像父亲那般风光无限的帝王。当他终于坐上了龙椅,却发现帝王之职远比想象中忙碌得多。他手头堆积如山的奏折让他疲惫不堪,每天忙到深夜都看不完。愤怒之余,他只好拿起朱笔在奏折旁边画圈圈,最多就是写上“知道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这位皇帝的心思何在。一时间,他们开始注意观察那些红颜色的圈圈,只见这些圈圈恰巧落在书法糟糕的地方。不言而喻,大臣们纷纷练习书法,将奏折变成了艺术品。
二、太子的选择
咸丰帝作为四皇子出生前,其兄长早已去世,只剩下大哥奕纬。但奕纬结婚八年仍未有继承人,更是懒惰和笨拙,不仅如此,还喜欢挑动事端。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甚至被父亲打了一脚,最终寿终正寝。
随后,储君位置由老四奕詝和老六奕訢竞争。历史发展显示,奕訢能力超越咸丰,可为什么最后天下的权柄还是交到了庸才的手中?
据说有一次,当道光带着儿子们外出狩猎时,是为了考验孩子们骑射能力。而奕詝因为有个老谋深算的老师,所以索性一箭也不发。这番话深得道光心意,即便是在狩猎时,也要保持仁义礼智信的大局观念。
当然,这只是故事的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传闻。不过,当道光驾崩前对继承人的选择还是很犹豫。他召来老四和老六进行最后一轮考核,对他们提出各种治国问题,而聪慧的奕訢应答如流,无疑具备太子的实力。而奕詝则凶残老师教导他的绝地反杀——哭泣。结果,被选为太子的自然是更合适的人选了。
三、乞丐生活
但是谈及道光,我们不能忽视他的俭朴生活作风。当他还是一名皇子时,每日买烧饼充饥;即使做了皇帝,每逢节日,全宫上下只有一碗长寿面。此外,那时候皮衣里面的部分要比外面的多一点叫“出风”,但每当修理衣服,都会有人索要高额费用,因此最终决定剪掉出风,以此引领了一种新的“时尚”。
这种勤俭精神影响到了整个官场,大臣们都将自己的完整皮衣袖口剪掉,然后用补丁补上,以示谄媚迎旨。而且这样的旧破官服价值远超过新制服,有需求就有市场,那时候穿着补满洞洞的地主公爵走进紫禁城,如同丐帮召开诸省大会一样,使人印象深刻。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络配图
四、扼杀人才
大家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么皇帝呢?不是应该装江河吗?别看道光积极引导社会风气,其实心胸狭窄,不容忍不同的意见。
嘉庆两朝敢于直言进谏而被罢黜革职坐牢流放充军甚至被杀的大约五百多人。这样的严重抑制和扼杀了许多具有创造力的才俊,在官场得势的是一种安于现状,或只求升迁捞钱的小人。
有一次工部尚书载铿为了显示自己没有架子拍着嵩曜肩膀亲切地说他是家里的亲属。这一下激怒了嵩曜,因为载铿是一个满洲贵族,而嵩曜是个汉族大臣,这样说话简直就是家奴的话语。
深感受辱的嵩耀向御前告状 道光决定各打五十大板 嵩耀扣九个月俸禄 载铿罚一年俸禄这样的判决听起来似乎失去了公正 身为言官汤鹏看不过去认为嵩耀没错于是上书请求恢复恩准 道光觉得言官挑战自己的权威直接将汤鹏踢出了京城任会计 汤鹏郁郁寡欢只能在朋友聚会上发泄
友人们担忧第二天探望却发现头晚死去 因服食过量大黄腹泻亡
五、一生的遗憾
道光并非恶劣至极所为,而是在于没有完成更多美好的事业。他支持林则徐后又反对,是因为涉及海防边务开销超出了心理承受范围,并不是国库空虚,而是不愿意花费。
只要提到拨款 他就不高兴,因为怕激增军费所以急于向英国妥协 他平凡 无异之民,却使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接下来10年的岁月里 道 光苟安姑息 得过且过 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举措 他亲自挑选出的庸才 成为了咸丰之后 中国与世界差距越来越大的清帝国也彻底滑入贫弱深渊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 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爱国人士的爱国故事 、 著名杰出人物 、 2023年的中考题难吗 、 10个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 抄中国民间故事400字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