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六帝传追寻抱负与作为的足迹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继位。

神宗在即位之初,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故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这段历史被称为“熙宁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并先后颁布实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在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任用王韶出兵抗御西夏,将领军五州。

虽然熙宁新法最初取得了胜利,但守旧势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于是,神宗开始左右摇摆,不断地勉力维持新政。他希望在保持新得成果基础上,使改革有所推进。但是,在元丰五年的战争中,因粮草不足而战败,再次证明了他的计划彻底破产。

元丰八年的春天,当时已是38岁的神宗,在福宁殿忧郁而逝世,他留下了一番遗言:“我死之后,你们要继续我的事业。”他被尊谥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与其父英宗同葬于永裕陵,其子赵煦继承了他的位置。在反对声浪中,一直坚持自己的理念和政策,即使有时内心犹豫,但他始终未放弃过对于改革和改变国家命运的一丝希望。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述的一代伟人——宋神宗,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也是一段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话题。

标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