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清朝,过年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尽管日常生活中,皇帝只吃两顿饭,但在除夕这一天,他会特别邀请妃嫔们一起用餐,以示家庭和睦与团圆。
除夕中午,御膳房开始忙碌地准备晚膳。在乾清宫内,他们精心摆设了一张金龙大宴桌。桌上使用的是铜胎掐丝珐琅制成的餐具。长几上摆放着菜肴,由专人取出给皇帝享用。
金龙大宴桌上的菜品多达六十三种,还有苏糕、鲍螺等甜点,以及各种水果、小点心和炉食。此外,还有敖尔布哈(奶饼子)、鸡肉馅包子和米面制品等。
下午三时二刻,当礼乐声响起,乾隆帝先坐在宝座上,然后妃嫔们才依次入座。他们先吃汤膳,用雕漆飞龙宴盒装饰,一对盒子分别代表了吉祥之意。妃嫔们则只有粳米干膳一品和羊肉卧蛋粉汤一品,每人分得相应的地位。
汤膳结束后,是戏曲表演,再送上了奶茶。一旦茶事结束,就进入“转宴”环节。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换一个位置坐下,这个过程象征着新的一年将带来新的机会和变化。
随后是酒宴,一共四十品,其中五路八品,每路配以不同的盒子。当皇帝完成第一对盒子的饮食时,其余妃嫔及宾客也开始进餐,但份量略小一些。当酒宴结束后,奏乐继续进行,而皇帝便离开了席位,将剩下的月饼赏赐给阿哥公主们。
深夜二点左右,皇帝去钦安殿礼佛;三点前去圣人的庙宇拈香;三点半到昭仁殿享用煮饽饽——清代宫廷中的各种面制糕点统称为“饽饽”。直至20世纪40年代,这些被称作“煮饽饽”,而现在我们称它们为水饺或抄手。在北京,这种习惯源于满族文化,而今已融入百姓生活之中,如梁实秋所描述:“城里人把煮饽饽当做好东西,从初一到初三,每顿都吃。”
为了确保皇帝能按时享受这些美味食品,每年都要经过复杂的程序,并且必须吃完方可罢休。而且,即使光绪十一年的正月初一,那位光绪帝也只不过轻松地消耗掉四十个皮皮虾。如果同治君王急躁,则这枚金元宝很可能不留待他吞咙即食。在同治君王的饮食记录中,我们还发现太监张文亮替万岁爷用膳的情景,这表明即使身处权力最顶层的人物,也难免感到厌倦宫廷料理,让贴身太监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事。
紫禁城位于北京中心,与太和殿紧密相连,它象征着帝国中央政权的集结地点。在那里举行的大型庆典,如登基、寿辰、婚礼、出征以及春节,都无不体现出其重要性。而在春节期间,最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聚会与团圆,不论是哪位君王,都无法逃脱繁琐仪式的束缚,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欢愉变得遥不可及。
标签: 近代历史坏人 、 20个简短的爱国名人故事 、 英语作文中国历史人物 、 家有哪些人及事迹 、 10个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