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贵: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山西省体育总会委员,山西省形意拳协会荣誉主席;中国武术九段,武林百杰;原山西省体工队武术总教练,省武术协会兼秘书长。
自幼习武,他从启蒙师父郝学儒学习少林拳和械。随后,他接受了布学宽、宋铁麟等老拳师的指点,并在李三元、李桂昌、高永昌等名家指导下精进各门派。他的勤奋好学和广博知识使他掌握了多样化的技击艺术,如螳螂、三花腿、小霹雳火等。此外,对于散手和推手竞技项目也颇有研究。他将专业知识与民间传统融合,形成了一套既具有健身效果,又能用于表演和竞赛的新派武术体系,并创立了《中华浑元》。
1958年,他入选山西省体工队,为第一届全运会备战。在集训期间,有24位来自不同门派的代表人物共同努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时他的团队不仅包含了当地知名的大师,还请来王鸿和杨吉生专门指导形意拳,这些都是他成就的一部分。
张希贵曾历任教练至总教练,在他的带领下,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国家级运动员,有40多人次获得全国冠军并代表国家访问亚非拉美等地区。而且,一些优秀学生如刘定一(中北)、李巧玲(北体)、周玉芳(上体)以及陈国伟(警院)、张智禄(师大)之后担任过大学教授或副教授职务。七段以上的人物超过十位。
国家体育委员会及中国武协曾授予其“国家级裁判”、“全国挖掘整理先进个人”、“新中国体育开拓者”以及“当代中华百杰”,并被评为九段。2013年,他还获得《中华武术》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的称号。他参与编写了《中级》、《高级》套路,以及枪棍套路,并担任副主编及主编工作,其著作包括《浑元散手》,《迎手鞭杆技击法》,《岳氏连翻手》等。
六十余年的职业生涯里,张希贵致力于专业训练二十多年及组织活动四十余年。在国内各大名家那里求索经验,以此建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是首个领导成立省属形意拳研究会并连续任职31年的常务兼秘书长。此外,还策划举办30次省锦标赛20次擂台赛五次推手比赛,是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桥梁人物,被誉为“老骥伏劲”。
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旧保持着活跃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对世界 武术界的贡献。
标签: 历史名人介绍大全400 、 中国100大历史名人 、 中国人名大全列表 、 英雄烈士事迹简短 、 历史人物人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