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无后之痛玄宗之后的皇帝独自承担江山重负

自后人主皆不立后。然文宗崩,既有太子,仇士良等废之而立武宗。武宗崩,既有皇子,诸宦官废之而立宣宗。宣宗崩,遗命立夔王,王宗实等废之而立懿宗。虽当时中人专权,古今所无,亦因椒房虚位。宫闱无主,以至于所谓皇子者,大多数在宫廷中的地位微弱,无宠无威,因此上宫弥留之际,即便是朝堂重臣也隔离在外庭的边缘,而那些掌握实际权力的中人,便得以肆行无忌,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他们甚至能够私下里决定帝位继承人的命运,而这些都严重违背了天子的旨意。

唐朝的一切历史仿佛都可以从玄宗这儿一刀切开,就连关于皇后的册封问题,也被划分为一个清晰的界限。在玄宗之后的所有皇帝,没有一个能正常册封自己的皇后。而对于那些被后世追赠为皇后的女子来说,她们只是在丈夫去世以后才获得这一称号,这些女子大多是在生活结束前就已经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尊荣与光彩。

代宗那位独孤氏,是一名出身高门、又知书达理、美丽娴雅的贵妃。她深得代宗喜爱,在生下女儿华阳公主后不幸早逝,她因思念女儿而病倒,最终伤心过度死去,被谥为贞懿皇后。这就是她作为“贞懿”的故事,它反映出了一种悲剧般的人生经历。

顺宗那个姓王的皇后,其实是宪祖(宪元)的母亲。当时顺宗试图跟随王叔文进行改革,但这引起了强大的宦官势力的大反扑,最终导致顺宗退位成为了太上皇,而他的妻子则成了太上皇后的身份。但是,当顺宋去世之后,由于受到宦官压力的影响,他儿子的登基,以及对母亲不得已迁居到外面的事实,都让她感到极度忧愤,最终也因为这种原因而早逝,被谥号为“顺圣庄惠”。

这些妃子中,还有郭贵妃这样的女性,她虽然拥有成为真正储君候选人的资质,却依旧未能享受到真正的“母仪天下”待遇。而其他许多更没有得到这个机会,那么自然也不可能真的担任起“母仪天下的角色”。因此,从此以后,对于是否要设立正式合法性的‘母仪’这一存在,本朝君主们找到了借口来避免这样做。而最终,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政治结构变得更加混乱,因为只有当政局稳定且军国大事已定时,一方才能考虑到国家大计,从而推动变革,并逐渐实现社会发展和政治制度上的进步。

张燧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缺乏合适的人选来担任这个位置所致。他指出,在汉代末年,那些利用外戚势力对抗内阁权力的女人,如窦氏、马氏等,都曾经一度控制着朝政;然而到了唐朝,则出现了逆转——尽管如此,那些应该拥有更多影响力并且能够参与治国事务的一方——即来自嫔妃群体的人物,却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因为她们缺乏足够的地位和资源来支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行动。此外,与此同时,不断增长壮大的内部权力集团——即由长期统治着宫廷日常活动的小吏队伍构成——开始介入更高层次决策过程,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假传圣旨,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决定帝国未来走向,使得真正掌控国家命运的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事情发生。

总结起来,没有一个恰当的女性人物站在那个位置上代表帝国及其人民,将会产生一系列恶劣效果。一方面使得原本应当通过亲情纽带紧密联系各个家族成员以及国内民众并促进彼此之间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情感关系变得空洞;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加剧了中央政府与地方行政机构之间以及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矛盾冲突,让整个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化与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很容易看到为什么张燧会提出这样一种观点:没有一个恰当的人物站在那个位置将会给我们的历史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