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女皇中的风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怪形象考察

简介

风伯,亦称风神、飞廉、箕伯等,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面鸟身的天神。其信仰起源较早,受到周礼和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载。《周礼》中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风伯神,箕星也”。唐宋以后,风伯曾作“風姨”、“封姨”和“風后”,但以箕星为主。

传说

最早的风神被称为箕星或箕伯,《水经注》中称“月离于箕,风扬沙,能致风气”。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怪兽飞廉为风伯。在民间人格化后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扇如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道教认为 风伯是一个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名叫方天君。

职能

掌八面来消息通五运之气候是其主要职责。作为天帝出巡前的先锋负责打扫路上障碍,每当天帝出巡雷神开路雨师洒水而他扫地。此外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一带信仰的是飞廉或者带有羽翼形象的人物,而北方则更倾向于信仰由星宿所代表的大自然力量。

演变与奉祀

秦汉时期就已经将其列入国家祀典,并且设坛供奉。而到了唐宋时代,则出现了更多关于道教宫观供奉本土宗教文化元素,如设殿供奉 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等人物。在普通道庙内,其生存与职业同「風」有关者才单独奉祀其他时候只在大型斋醮时才供奉。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不同的视角和信仰形式如何影响着人们对 风伯 的认识及崇拜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占据的地位及其发展过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