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人物介绍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湖畔派诗人是早期的一个重要派别。次要代表人物包括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以及骚塞(1774-1843)。这三位诗人曾共同居住于英国东南部的昆布兰湖区,他们在格推斯米和文德好两个地方生活与工作,以赞美湖光山色而闻名,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他们先后前往法国,之后又返回英国,主张复古并对启蒙思想有所贡献。在文化上,他们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倾向于唯情论,并崇尚自然。通过怀念中世纪的乡土文化,他们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怀歌谣散·叙言》成为了英国浪漫主义宣言之一,而柯勒律治的《古船子咏》则充满了神秘和怪异的情调。骚塞的一首著名诗《审讯幻境》则是对英王室的一种颂扬。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活动的开端,这三位诗人的合作体现于1798年出版的《抒怀歌谣散》一书中。而华兹华斯在1800年重版该作品时撰写的《叙言》,被视为艺术界对古典主义传统抵抗的一大胜利,因为他们挑战了这种传统,并推广了浪漫主义艺术观念,所以也被称为“浪漫主义反抗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诗人们逐渐感到厌恶现实世界,对社会产生深切忧虑,从而退缩到过去寻求安慰,并梦想恢复宗法社会、逃避现代化带来的变化。这期间,骚塞和华兹华斯都获得过桂冠文学家称号,但骚塞公开批评青年才俊拜伦和雪莱。在争议达到高潮时,当拜伦和雪莱崭露头角并与湖畔派发生冲突时,他们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文章,其中包括拜伦1819年的讽刺短篇小说《英格兰墨客与苏格兰评论家》,回应了那些悲观的人士利用刊物攻击他的人,以及激烈地批判了悲观浪漫主义者的偏见。

由于他们敢于挑战湖畔派及其悲观态度,被当代绅士们斥之为“恶魔”,所以文艺史上将拜伦、雪莱以及济慈等人归类为“恶魔派”。简而言之,湖畔派代表悲观型浪漫主義,而恶魔派则代表主动型浪漫主義;虽然前者在斗争古典主義方面做出了贡献,在艺术品质上也有较深造诣,但历史地位远不如后者显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