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的名人素材赵典又是谁

赵典,蜀郡成都人,以字仲经。其父戒,为太尉,被桓帝封为厨亭侯。赵典少有品行,喜欢读书,广泛涉猎经学,从远方而来。

仕途初期,他在建和初年被推荐入四府,并任议郎、侍讲禁内,再升侍中。在此期间,当时的帝王想要扩大鸿池,但赵典谏阻说:“既然已经有百顷的面积,又何必再深化,不是为了遵循唐、虞之道,也不是出于孝顺之心。”最终帝王听从了他的意见。

中期,其父去世后,他袭爵并出任弘农太守、右扶风等职位。但他因公事受贬,被征召为城门校尉,再转将作大匠、少府、大鸿胪。他还曾建议削减无功之人的爵位以维护旧制,但未被采纳。后来,他又转任太仆和太常,每当朝廷发生疑难杂症,都会咨询他的意见。他坚持正义,不曲意迎合,每次获得奖赏都会分给贫穷的学生。

晚年,因反对不当的政策而免官归乡。当他得知皇帝去世时,即刻赶到京师,而非像其他诸侯那样不得奔丧。他解下印信绶带策表,将它们交县令处理,同时也向公卿们表明自己的良心。此举赢得了众人的赞誉,最终得到赦免,只需通过租税自赎罪过。随后,他又担任长乐少府和卫尉,并因此声名鹊起,最终因病去世。在他去世后,由窦太后亲自派使者祭祀,并追赠国师身份,谥号献侯。而他的弟弟谦,以及侄子温,都分别成为三公之一。

总结来说,赵典一生忠诚耿直,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广博的知识,是一位真正的人才。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他的生活轨迹,从早年的学习与仕途发展到晚年的政治斗争与个人选择,每一个阶段都展现出了他坚定的原则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