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典,蜀郡成都人,以字仲经。其父赵戒,曾为太尉,被桓帝封为厨亭侯。赵典少有品行,隐约而博学,对经书有深入的研究。
仕途初期,他在建和初年被推荐担任议郎,并侍讲禁内,再次升迁为侍中。在此期间,当时帝欲扩大鸿池,但赵典坚决谏阻:“既然已有百顷之地,又何必深化,不仅不符合崇尚唐、虞的礼节,也不体现孝道。”最终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随后,他因父亲去世袭爵,并出任弘农太守和右扶风等职。他在官场上虽多次升迁,但每当提拔无功之士或削减实战英雄时,他都会坚定地反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未能改变朝廷的做法。然而,每当面对疑难杂症,他总是能够依据古籍给出明确的答案。
他的一生充满了仁爱与正直,每当获得赏赐,都会慷慨解囊帮助贫困学子。尽管他曾因抗争违逆而遭免官,但他的名声仍然广受尊敬。在桓帝去世后,由于禁令禁止诸侯奔丧,赵典义愤填膺地说:“我身从衣褐起家,却能至高位,是鸟儿回巢报恩何况我?”于是解下印绶策符,亲自到京师致意。不久,因罪被捕,但公卿们却认为他纯洁无私,便请求通过租税来赎罪得到宽恕,最终得以再次复职,并被追封长乐少府、卫尉。他的一生也因此被誉为国师,而他的弟弟谦和侄子温又分别成为三公。
最后,在病逝前夕,有使者前往吊唁并赠予印绶,被追谥“献侯”。
标签: 中国十大民族英雄 、 中国最帅的男人前10名 、 著名人物近代 、 当代英雄人物及事迹 、 女性历史人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