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典,蜀郡成都人,以字仲经。其父戒,为太尉,被桓帝封为厨亭侯。赵典少有品行,喜读经书,对远方之事亦深有所知。仕途初期,他因建和初年被推荐担任议郎,并侍讲禁内,再升至侍中。在此期间,他曾劝谏皇帝不要扩大鸿池,因为这将破坏唐、虞之间的约定和孝道。他的话被接受了。
随后,他袭爵父亲的封地,并出任弘农太守和右扶风。但他因公务上的失误而遭罢官,但很快又被征召担任城门校尉,再次转任将作大匠、少府,然后是大鸿胪。在这一时期,他提出了削减无功之人的爵位以遵循旧习的建议,但未被采纳。不久,又转任太仆、太常,每当朝廷遇到疑难杂症,都会咨询他的意见。他总能据《易经》等古籍提供正确答案,同时每收到赏赐都会分发给贫穷的学子。
然而,因再次提出违背君主意志的建议,赵典被免职回国。当桓帝去世后,尽管禁令禁止诸侯奔丧,但赵典仍然亲自前往京师表示哀悼。他最终因为罪名遭受惩罚,但公卿们对他的正直义举感到钦佩,最终得以通过赎金获得释放,并在晚年重新获得官职,最终成为长乐少府和卫尉。而在他去世后,其兄子谦和弟弟温相继成为三公,而窦太后还专门赠予他印绶并追谥为献侯。
标签: 历史人物的故事四年级400字 、 民间奇闻故事短篇 、 爱国的人物事迹简短10字 、 伟大 者的人 、 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