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典,蜀郡成都人,以字仲经。其父戒,为太尉,桓帝立,以定策封厨亭侯。赵典少有品行,隐约而博学,对经书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仕途初期,在建和初年,被四府推荐为议郎,侍讲禁内,再升为侍中。在此期间,他曾劝阻皇帝扩大鸿池,但遭到拒绝。随后,他袭承父亲的爵位,并出任弘农太守、右扶风等职。
中期,其父去世后,他继承了封号。但他在公务上多次被罢官调动,最终被征拜城门校尉、将作大匠、少府及大鸿胪等职。在这段时间里,他反对无功之臣得以受封,并提出了削免不当之士的建议,但未被采纳。他之后转任太仆、太常,一直致力于根据经书正辩,无论是灾异疑议还是其他问题,都能提供正确的答案。
晚期,当帝崩时,赵典不仅没有遵从禁令奔丧,而且还解除了自己的印绶符策并前往京师。他虽然遭到了州郡及大鸿胪的处罚,但公卿百寮却嘉奖他的义举,最终获得赎罪。此后,他再次升迁为长乐少府、卫尉,并因其笃学博闻,被认为应担任国师一职。不久病逝后,其兄子谦和弟温相继成为三公,他们都是继承了赵典严谨与卓越才华的优秀特质。
标签: 50个红色经典故事 、 英烈的英雄事迹 、 中国近现代重要人物评析 、 中国爱国人物事迹 、 中国十大英雄人物简短故事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