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典,蜀郡成都人,以字仲经。其父戒,为太尉,被桓帝封为厨亭侯。赵典少有品行,深藏不露,对经书极具研究。他自幼远学,从四方汲取知识。
在仕途上,他初期受到四府的推荐,被征拜议郎,并侍讲禁内,再升为侍中。在一次关于扩建鸿池的问题上,他坚决谏阻,认为这样做并非崇尚唐、虞之道,不利于孝爱百姓的原则。他的意见最终被采纳。
随后,他因父逝世而袭爵,又出任弘农太守和右扶风等职位。在公务结束后,他历任城门校尉、将作大匠、小府少府、大鸿胪等职。他始终主张按照功劳来授予爵位,不应无功受赏,以维护旧有的制度秩序。但他的提议未被接受。
赵典在朝廷中每当遇到疑难杂症,都能依据古代经籍给出正确的答案,每次获得奖赏都会分送给贫穷的学生。他因为坚持自己的正义观点而免官归隐家乡。当桓帝去世时,虽然他没有得到奔丧,但他仍然选择了奔赴京师表示哀悼,最终由于病重去世,其遗体得到了尊重,并且被追赠侯爵。他的两个儿子先后成为三公,是一位受人们敬仰的人物。
标签: 中国现代四大英雄 、 红色经典故事1分钟简短 、 5个名人故事简短 、 爱国人物事迹25篇 、 近代历史人物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