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简介赵典又是谁呢

赵典,字仲经,是蜀郡成都人。他的父亲赵戒曾是太尉,被桓帝封为厨亭侯。赵典自幼品行端正,喜欢阅读经书,他的学问渊博,从远方来到朝廷。

在仕途初期,赵典因建和初年间的荐举被征拜议郎,并担任侍讲禁内,再次升迁为侍中。这时,皇帝打算扩大鸿池,但赵典谏止了这一计划。他说:“虽然鸿池已经泛溉达百顷,但若再增广深之,不仅不会遵循唐、虞之间的约定,也不符合孝道。”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随后,他的父亲去世,他袭取了爵位。在外任职期间,他先后出任弘农太守、右扶风等职位。但由于公事原因他被免官,又被征召为城门校尉,然后转任将作大匠,再次升迁为少府,最终转到大鸿胪一职。在这段时间里,有诸侯因为无功而受封,这引起了一些不满,但只有赵典敢于上奏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没有功劳就不能封爵,这样会使得人们都不愿努力工作,上层的人也会遭受下层人的辱骂,社会就会乱象丛生。而且,我们高祖当年的誓言,只有功臣才能够得到封赏。”然而,这些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之后,他又转任太仆,再次升迁到太常,每当朝廷遇到疑难杂症都会咨询他。赵典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正直回答问题,没有任何曲折。而每当获得奖赏时,他总是分给贫困的小伙子们。不久,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而与皇帝发生冲突,最终被免官回到了家乡。

在晚年,当皇帝去世时,大多数国君禁止奔丧。但是赵典却义薄云天地说:“我穿着粗糙的衣物,从平凡之处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位。而且,就像鸟儿回到巢穴报答恩情一样,我作为士人更应该这样!”于是他解除了自己所有官职,在县里交出了印绶符策,然后赶往京城。当时州郡以及大鸿胪都对他进行了处罚,但是公卿们却表彰他的义气,他们请求通过赎罪来恢复他的名誉,最终得到了许可。此后,他又重新获得长乐少府和卫尉两个重要职务。在此之前,一些公卿还推荐他担任国师。但就在这个时候,由于病重身故,不幸逝世。临死前,还受到窦太后的礼遇,被追赠印绶,并谥号献侯。

他的哥哥谦子孙相继成为三公,对于这样的家族荣耀来说,可以说是一段传奇般的人生轨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