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则天的小趣事你知道吗赵典是她身边的亲信

赵典,字仲经,是蜀郡成都人。他的父亲赵戒曾是太尉,被桓帝封为厨亭侯。赵典自幼品行端正,喜欢阅读经书,他的学问渊博,从远方来到朝廷。

在仕途初期,赵典因建和初年被四府推荐,为议郎任职,并担任侍讲禁内。他还被晋升为侍中。在一次关于扩建鸿池的问题上,赵典谏阻皇帝的计划,他说:“如果再扩大鸿池,将会是一百顷之地,这样做并不是为了遵循唐、虞之间的约定,也不符合孝道。”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随后,赵典父逝世,他袭爵成为厨亭侯。接着他出任弘农太守,然后转任右扶风。不久之后,因公事原因失去了官职,但很快又被征召担任城门校尉,再次转而担任将作大匠,最终成为少府,再次转变为大鸿胪。在那个时期,有诸多诸侯因无功而获封,而群臣却没有敢于提出异议,只有赵典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做会导致劳动者不受鼓励,上层对下层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违背了高祖当年的誓言,即只有功臣才能获得封赏。”然而,这些建议都未能得到皇帝的采纳。

之后,不久就调至太仆一职,然后又升迁到了太常。当朝廷出现灾异或疑难杂症,都会向他咨询。而每当他得到了奖赏,就都会分给那些贫穷的小伙子。他因为坚持自己的主张反抗命令,最终遭到免官遣回家乡。但是在这期间,他依然保持着忠诚,一直等待着君主平安驾崩。在那时,当禁军国库及各诸侯不得奔丧的时候,赵典愤慨地说:“我从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开始,一路走来终于达到高位。如果鸟类能够报答恩德,那为什么不能我们呢?”于是他解除了自己所有的职务和符信,并赶往京师。当时州郡及大鸿胪都对他进行了处罚,但公卿们也表彰他的义举,最终允许他通过缴纳租税来赎罪。此后,他再次获得提升,被授予长乐少府和卫尉一职。而且,由于他的品行耻辱、学识渊博,又被推荐作为国师。但就在此时,他病倒身亡,在死后由窦太后派使者吊祭,并追赠印绶谥号“献侯”。他的弟弟谦以及侄子温,都先后担任三公之职。

标签: